漫步港城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一些身着或蓝或黄或红的T恤衫、臂戴红袖章的身影———他们,就是志愿者。
在烟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作为一支最强大的“民间力量”,志愿者身体力行,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志愿“创城”服务中,引领文明风尚,成为一张宣传烟台、展示烟台的金字招牌。
【地点一】:大海阳路口【志愿者】:退休职工姜淑芳,54岁【感言】:当志愿者,特别有意义
“我今年54岁,退休了,孩子在上大学,家里也没什么负担,出来当志愿者,感到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姜淑芳与新海阳社区11名志愿者组成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大海阳十字路口的交通秩序,分工明确,有的打旗,有的吹哨,把此处的交通秩序维护得井井有条。
姜淑芳说,其实社区里的志愿者做的,远不止这些。她是大海阳路77号楼的楼长,平时,他们经常到社区搞搞卫生,帮助邻里解决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比如下水道堵塞,志愿者就找相关部门,然后再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总能帮居民把问题迅速而圆满地解决好。
“我退休了当志愿者,是最正确、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姜淑芳说。【地点二】:北马路路口【志愿者】:芝罘区财政局科员林超,26岁【感言】:借助创城,提升市民素质
“我的老家在威海,能在烟台创城之年来到这座城市工作,有机会为我爱的第二故乡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机会难得。”林超说,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人,那么基础设施建设仅代表相貌与体格,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才是一座城市气质与内涵的体现,才是这个城市真正魅力之所在。
文明城市的创建,关系民生,样样离不开市民的参与和支持。通过做志愿者,他希望每位市民都能借助这次创文明城市的机会,把文明的理念化作实际行动,以个人的一小步,汇聚成烟台文明发展的一大步。“创建文明城市,需要你我同参与,维护城
市文明,希望大家共携手。”林超说。【地点三】:南大街大海阳路口【志愿者】:退休职工曲庆珊,65岁【感言】:感到自己还“有用”
“请走斑马线。”“抓紧时间。”“红灯了,赶紧回来吧!”在南大街大海阳路口,曲庆珊一丝不苟地在斑马线前指挥疏导着行人。
65岁的曲庆珊已经满头银发。她说:“志愿者的宗旨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文明了,城市就更文明了,我们的生活就美好了,你说对不对?”
“我65岁了,还来当志愿者,就是感到自己能为社会做点事,还有用。”通过当交通志愿者,曲庆珊经常向身边的人说,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按照交通标志、交通信号来开车、走路,那我们的城市就不会堵车了,城市环境就会更加清爽。【地点四】:海港路路口【志愿者】:城乡建设学校学生高鑫海,15岁【感言】:对我如何待人处事帮助很大
在海港路路口,有10名十五六岁的学生志愿者,也是最有活力的一群志愿者。尽管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他们仍时不时开个小玩笑,“疯闹”一下,冒出孩子气。
15岁的高鑫海个头已经蹿到1.86米,俨然一个大小伙子。他说,通过当交通志愿者,对他和同学的帮助特别大。开始,看到不按规定行走的路人,不敢上前制止,现在很自然地就上前劝导了,当然这要求志愿者必须有礼有节。
高鑫海说起自己当志愿者时遇到的人和事,一脸的自豪。“有一次,一个奶奶推婴儿车过马路,地下通道不好走,我就指挥交通小旗护送,所有的车辆都让行了,奶奶顺利地推着婴儿车过了马路,对我感谢得不得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徐睿)8月30日上午,市工商局将走进“烟台民意通”。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与市民面对面座谈。为让这次视频访谈更有针对性与普遍性,“烟台民意通”...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