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张裕葡萄酒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出口海外了。
1915年,张裕公司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当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一举荣获4枚金质奖章,这标志着中国葡萄酒在20世纪初就已具有挑战国际水平的品质。
外国人对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早已熟悉,但对中国葡萄酒却闻所未闻。张弼士倒了一杯张裕“可雅白兰地”,向一位名叫莫纳的法国商人请教,莫纳漫不经心摇晃着酒杯,不料那琥珀色的液体弥漫出的酒香扑鼻而来,令他十分惊讶;抿上一口,醇厚的味道更觉陶醉。回味再三,莫纳询问道:“此酒产自哪里?”张弼士悠然一笑,吐出四个字:“中国烟台。”最终,产自中国烟台的张裕“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味美思”和“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4枚金质奖章。回首历史,这次艰难而精彩的亮相,是上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品牌首次走向世界的真实写照。
秘史:“葡酒梦”圆烟台
张裕公司最终落户烟台,除了烟台有着丰富的酿酒葡萄资源和优良的气候条件外,还与烟台开埠有着直接的关系。
华侨张弼士创办葡萄酒公司,源于1871年一个偶然的事件。当时张弼士先生与法国驻荷属噶罗巴(注:今雅加达)总领事座谈,在品尝法国葡萄酒时,得知“烟台等处所产葡萄酿之更佳”,张弼士遂“默识于心”。此后,张弼士在噶罗巴创设裕和垦殖公司,成为南洋首富。
1891年,东海关道盛宣怀邀请张弼士来烟,张弼士便决定在烟台酿造葡萄酒。1892年,张弼士斥资350万两白银在烟台购置土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1905年,历时11年、经三次改建的张裕地下大酒窖竣工。
张裕公司创办时,烟台已开埠31年,呈现出“洋货满街巷,洋味进万家”的景象。外国商船云集,多个国家相继在烟台设立领事馆,为盛行西方的葡萄酒在烟台扎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本版导语
寻寻觅觅葡萄酒情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有一段镌刻的铭文写道:“1892年壬辰清德宗光绪十八年,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在烟台开埠31年后,张裕公司在烟台创建,徐徐开启了现代中国葡萄酒的元年。烟台因而成为全国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和最大的葡萄酒工业生产基地,并也因此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命名为亚洲唯一“国际葡萄酒城”。
站在烟台开埠15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顾119年前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不禁要问:张裕公司落户烟台,与烟台开埠有何关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这段光辉的历史。
感慨:“真名牌”国产造
虽然中国葡萄种植史可追溯公元前的西汉时期,但葡萄酒的工业化和标准化酿造却是以1892年创办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开端。1892年,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中国葡萄酒元年。
在巴拿马世博会上斩获4枚金质奖章后举行在庆功宴上,张弼士有感而言:“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发愤图强,祖国的产品都要成为世界名牌!”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闭幕后举行了隆重晚宴。据记载,在这个新中国首次国宴上,葡萄酒被选为宴会用酒,而张裕是那个年代唯一能出现在国宴场合的国产葡萄酒。
正因有了张裕,烟台被命名为亚洲唯一“国际葡萄酒城”。119年间,张裕扮演着葡萄酒文化布道者的角色,并将品牌建设拓展到国外,成为首个打入欧洲成熟主流市场的中国葡萄酒品牌。YMG记者刘新国通讯员张启航
●备忘1
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珍藏着孙中山先生的一幅亲笔题词:品重醴泉。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企业留下的唯一墨宝。
1912年8月20日,孙中山由上海经水路赴北京途中在烟台做短暂停留,第二天他特地参观了张裕公司,并品尝了张裕葡萄酒,欣然挥笔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
“醴泉”出自《礼记》中的“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品重”既赞许了张裕的葡萄酒品质,也褒奖了张弼士先生的人品。
YMG记者刘新国
●备忘2
盛宣怀的帮助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洋务派商人之一。准确地说,盛宣怀直接促成张弼士创办了张裕公司。盛宣怀有一篇起草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1895年5月)的《上北洋大臣王文韶禀》,首次为张裕公司的创办提出申请:“现拟在烟台地方建一酒厂曰张裕公司,集华商资本采办烟台、天津、营口三处葡萄及所种水果酿酒出售……拟请援照西例,该厂既设,准其专利三十年。凡奉天、直隶、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再有他人仿造。并准以运酒出口之日起准免税厘三年。”
YMG记者刘新国
新闻推荐
开埠把烟台推上西方列强掠夺的前台,标志着烟台半殖民地化的开始;作为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港口,烟台与牛庄、天津形成鼎足之势,成为中国北方的贸易中心。今年是烟台开埠150周...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