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不予开埠,给了英法两国再次用兵的口实。1860年4月,英法联军沿海路北上袭扰登州、莱州,烟台军民保家卫国,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战事胶着的5月,史载烟台“精兵暗地设伏登州、福山一带要隘”,清廷“增派团练使贾桢、杜翩前往,增发兵饷禄米”,抗战到底之情跃然纸上,然而伴随6月法军凭借装备优势攻陷烟台并封锁渤海湾,节节败退的清廷已经流露出媾和之意,虽然史书记载此时“夷酋不肯见”,但清廷仍对议和官员三令五申:“当设法消弭此事,万不可现在议抚,任听该夷肆意要求,漫无限制,天津通商历八年,原约本系以登州、牛庄所止,今若允许,岂非又多此口岸大臣等。”字里行间可见清廷虽然仍对开埠一事拖拖拉拉,但烟台已经属于“可作谈判的筹码”。
清廷的“拖字诀”显然于事无补:1860年10月底,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訢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登州(烟台)按照中英《天津条约》第11款被迫开埠,仅是时间问题。1861年初,清政府任命侍郎衔候补京堂崇厚为北方三口通商大臣,督办牛庄、天津、登州通商事务。与此同时,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也派驻登州领事毛里逊,勘查开埠和筹办领事馆等事宜。同年5月,清政府下旨,改定烟台为通商口岸。崇厚遂即调直隶候补知府王启曾,饬令其同月下旬从天津到烟台专办通商事宜;并请旨派登莱青道道台崇芳(满族)及董步云、登州知府戴肇辰等协办。王启曾经过一番筹划,于同年8月22日主持仪式,烟台正式开埠。
面对西方列强的铁蹄和不平等条约的蹂躏,战败的清廷尽管对新开通商口岸百般无奈,但为避免进一步惹怒列强,只好严令各方规矩处理开埠事宜。而即便是开埠已成事实后的数十年,清廷依旧对开埠一事耿耿于怀,光绪帝在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回忆往事痛心疾首:“自庚子拳乱,前矿务督办张翼受外人欺骗,擅订私约,举数十里之矿产,并秦王岛通商口岸,以及天津、烟台、牛庄、上海、广州、杭州、苏州,各省码头地畝,悉移交外人掌管,主权丧失,于今十年,疾首痛心,莫此为甚。”YMG记者杨健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衣文萍通讯员王海燕摄影报道)8月24日晚,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文明办、烟台市总工会和卧龙园区管委共同举办的“争做文明人、创建文明城”文艺晚会卧龙...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