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蛤地球仪折射市民智慧
“我的作品只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烟台地标式建筑,还需要专家来做。”市民李清做了八九年装饰装修,他第一个从水母网上传了自己的设计。“我的取材是烟台常见的蛤,用玻璃塑造出水晶感觉,夜间有霓虹灯效果。”李清说,在烟台,不锈钢、石雕、钢结构的雕塑材质太常见,所以,他苦想出玻璃这个题材和材质。
市民陈海超的作品名为“瞭望塔”,整体形态为“葡萄酒杯”,杯口边缘的起伏象征着大海波涛,杯中的山峦象征着烟台山城,山顶托起的太阳象征着烟台更加辉煌的明天。“瞭望塔”采用镜面不锈钢材料。“新的‘瞭望塔’与烟台山上的老灯塔形成强烈的时代对比,遥相呼应,更加凸显烟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传承!”
“烟台市城市主题雕塑应该是绝对体现烟台市特色的标志性设施,绝对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烟台风景园林设计院是目前唯一一个从水母网传递方案的单位。他们的方案设计构思“烟台”名字的由来。钢结构做成的烽火台,其实是两层的游览建筑,可供游客进入休憩和观赏海景。由烽火台“冒出”的狼烟,也表示着“YAN-TAI”的“Y”。
市民赵海波的作品取名为“地球仪”,苏德快的作品是一个“酒樽”,李运嘉的作品则为一个35米旋转的立方型高钢结构柱状体……目前,这8个作品都已在水母网上展示,欢迎市民踊跃投票。
◆本土雕塑师创意构思“紫气东来”
“作为烟台本土雕塑师,我觉得应该有主人翁的态度,不管我的作品入不入选,我希望能交上这个‘作业\’。”昨天上午,烟台雕塑家李春光来到报社,拿出自己关于滨海景区主题雕塑的创意。
“压力挺大的,烟台城雕得有地方特点。但它又不是‘看图识字\’,不是市民理解的,把红樱桃、绿苹果、莱阳梨放在那儿就是雕塑了。艺术在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昨天上午,李春光给记者展示他的初步构思图纸:雕塑为紫色钢结构,顶部旋转“扭”成“灵芝”形状,名字就叫“紫气东来”。“烟台是块风水宝地,洞天福地,是著名的宜居城市。灵芝自古以来就是不老神药,又与咱‘芝罘\’来源相吻合,而紫色是葡萄的颜色,所以我的创意也就来源于二者的结合。”李春光说。
◆市民:主题雕塑要有精品意识
“你要让我看一看哪个方案顺眼还行,要让我设计,我真没那两下子!”昨天,记者连线了一直关心雕塑方案的市民于家臣先生。他说,电视剧要是不好可以换台,雕塑要是不好,拆了可惜,不拆看着难受。
连日来,不少市民也登录水母网,建议滨海广场的主题雕塑“宁缺毋滥”。“滨海广场是烟台最中心、最主要、最重要的广场。如果没有合适的雕塑方案,那么,宁缺毋滥,绝对不能瞎凑合、瞎折腾!”网友们建议,雕塑一定得是咱烟台元素,不能觉得放在哪个城市都合适。
◆规划:城标雕塑选择较慎重
“滨海景区的雕塑对于每位烟台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它的公共作用非常重要。”主管部门表示,对确定滨海景区的设计雕塑方案比较慎重。此次面向社会第三次征集,就是想多听听社会各界的意见,选出群众满意、能代表烟台形象的精品来。
据了解,9月18日前,市民都可以提交自己设计的方案,方案一等奖选用后,奖励30万现金。市民可登录水母网(网址http://www.shm.com.cn/)上传作品。
新闻链接
2004年1月,规划局以市政府名义,委托大家组织国内知名雕塑家在滨海景区进行主题雕塑的创作;2007年9月,规划局以网络及报刊媒体公告的形式,向国内外设计机构及个人广泛征集设计方案;2009年9月底,规划局又邀请国内较为知名的雕塑设计院所进行滨海景区城市主题雕塑设计。
2010年7月,本报向市民公布了设计师们创作的68个作品,并请市民进行了网络投票,“纵观雕塑征集的结果而言,各雕塑与能够作为烟台滨海景区城市主题雕塑的要求上,却是差强人意的”。7月18日,规划部门再次进行新一轮的网络公开征集。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沈文婷通讯员薛强)记者昨日从市运管处获悉,9月1日至5日,“2011(第七届)烟台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将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为方便广大市民参观,会展...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