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烟台市召开校地合作第四次联席会议,针对高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逐项对接,提出解决路径办法。
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为院校科技和人才供给与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提供了有效途径。自2018年第一次联席会议以来,烟台市搭建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研究推进驻烟高校服务地方、校地合作的重大课题和项目实施,推动校地合作,促进驻烟高校健康发展,提高服务地方的层次和水平。多年来,依托制度创新和平台搭建,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驻烟台高校与烟台市合作更加紧密,在生物医药、智能科技、金融贸易、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创新出一批优秀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也得以转化落地。去年,烟台市开发了校地合作成果对接系统,促成技术成果转移转化530多项,取得了良好成果。
搭建平台,集聚创新资源
7月7日,第五届山东省创业大赛·烟台赛区选拔赛落幕,烟台校地合作示范基地企业——山东医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医学影像信息化创新平台项目荣获初创组第一名。
医学影像信息化创新平台是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项目,平台与滨州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等形成战略合作,全力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通过“VR+医学影像”模式,结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解决传统医学影像教学难点和医疗诊断技术痛点,逐步打造医学影像智能化产业链。
这并非是滨州医学院在烟台校地合作示范基地的唯一项目,早在基地成立之初,由滨州医学院与烟台汉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析木津天然活性物质应用研究技术中心”便已落户。中心集合高校技术力量与企业资金、原材料、生产能力等资源,围绕大健康产业共同进行抗衰老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开展天然活性物质在医药、化妆品、食品与保健食品、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型研究和转化。
“烟台校地合作示范基地”于2018年揭牌,是市委、市政府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平台,首批清华大学工业视觉项目、海洋科技与高价值产业推进中心、东华大学资源环境高等研究院烟台分院项目、山东省智慧海洋联合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汽车轻量化中心项目、鲁东大学生物纳米技术研究院等11个项目落户。截至去年,示范基地引进项目29个,储备一批意向合作项目,高新区蓝色智谷15号楼11200平方米的“启动区”已全部布满,逐步腾笼换鸟。
建研究院,发展有了“智囊团”
近年来,烟台市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整合集成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资源,打造了一批高端研究院、实验室和研发平台。
7月10日上午,烟台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市政府与山东工商学院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建烟台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烟台自贸区研究院的成立,是市政府与山东工商学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和长效合作机制的创新举措,是双方在新形势下深化校地合作的有益探索,也标志着自贸区烟台片区发展有了“智囊团”。
山东工商学院作为财经类驻烟高校,多年来,学校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烟台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承担了一批校地合作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实用性的科研成果,为推动烟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烟台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的成立开启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山东工商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智力和人才优势,发挥研究院的开放平台功能,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为切入点,集聚相关资源和力量,围绕创新试点任务加快实施、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金融科技领域创新发展、中日韩区域深化合作、政务服务优化提升、保障体系完善等方面,不断寻求前瞻性和原创性突破,开展全局性、专业性的高智力智库服务,共同推动自贸区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全面提升烟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影响力。
构建“政产学研用”体系
今年8月2日,烟台大学迎来“里程碑”时刻,山东省教育厅与烟台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烟台大学协议,意味着省政府和烟台市在提升烟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支持优势学科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推动烟台大学事业发展。
签约仪式后不久,烟台大学、龙口市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基于各自优势资源,围绕引智共享、学科产业对接、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合作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融合、全面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生态。
烟台大学自省市共建协议签约以来,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牵头主办了全省“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校企合作对接会”,与烟台市政府和新华三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创建“烟台大学新华三数字创新学院”,共同培养数字化人才,深化在数字、信息领域的研究合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与产业落地。科研项目和经费获得新突破,学科科研实力稳步提升。
YMG全媒体记者 赖皓阳
新闻推荐
带动村集体增收3.91亿元、群众增收5.01亿元,烟台 支部领办合作社 乡村振兴动力足
□本报记者董卿从春龙本报通讯员孙金良岳召龙盛夏时节,山风习习,令人清爽。沿着新修整的山路向上走,一棵棵新植...
龙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龙口,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