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龙口新闻 > 正文

有滋有味的烟台小吃

来源:烟台日报 2018-09-10 09:04   https://www.yybnet.net/

三鲜焖子□孙为刚世界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风味小吃。小吃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因食材独特、风味各异、特色鲜明而广受青睐。外地游客寻觅小吃,除了它是美食,还因为它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窗口;在外游子思念小吃,因为它是无法替代的家乡味道,是慰藉乡愁的良方妙药。在我的家乡烟台,就有许多这样有滋有味的小吃。笔者在这里呈上几味,与大家共飨。烟台焖子在港城烟台的街头巷尾,你会见到这样的地摊:一个小小的炉灶,一口平底煎锅,几张小饭桌,几只小马扎,便是这个地摊的全部家当;盆里或桶里盛着地瓜淀粉或绿豆淀粉制作的粉块,小桌上摆着几样自制的调料,就是这种小吃的全部原料。微风吹过,平底锅里传出吱吱拉拉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这便是烟台著名的小吃———烟台焖子。

当你在小桌前坐下,摊主便会掀开锅盖,一股浓香扑鼻而来,一块块带着焦黄锅巴的粉块发出诱人的香味。摊主取出一只盘子,用锅铲铲上一团冒着热气、溢着香味的粉块,然后麻利地在上面浇上三五样调料,一盘焖子就算加工完成。随手递上一只细铁丝弯制而成的小叉子,你便可以津津有味地吃焖子了。

用铁丝小叉子叉上一块焖子填进嘴里,一股热乎乎、香喷喷、鲜溜溜、辣丝丝的味道立刻溢满你的口腔,那滋味决非三言两语可以形容。本来,那些看似凉粉的粉块,浇上芥末,便是凉粉———一种为人们所熟知的小吃。而在烟台焖子的地摊上,因为有了油煎和焖的这道工序而变得与众不同:里面糯糯的,外面裹着一层焦黄的锅巴,软嫩而有咬筋,口感非同一般。最为关键的恐怕要数那几样调料。蒜泥,一定要是蒜臼里捣出的,其他方法加工的蒜泥绝出不来这种味道;麻汁,一定要是小磨磨出来的,香润而细腻;最为关键的是那份黑褐色的鱼油或虾油,这可是烟台的特产,也是烟台焖子的秘籍所在。这种渔家在盐鱼、盐虾时衍生的浓缩液体,散发出来的那种浓浓的海鲜味道,绝非一般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品所能调制出来。再细细地品尝,粉块软而筋道,麻汁香而不腻,蒜泥辣而不麻,虾油鲜而不腥。真想不到,一盘小小的、不起眼的焖子,竟然如此多滋多味。

作为地方小吃,烟台焖子产生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有门姓兄弟在烟台街上加工粉丝为生。一次,兄弟俩将粉丝原料刚刚加工成粉胚,不巧碰上连阴雨,眼见得加工的半成品就要变酸,白白浪费,情急之下,兄弟俩就将粉胚切成块上锅煎焖,然后加上大蒜等调料,自己吃不了这么多,就请街坊邻居们来吃,没想到竟然大受欢迎。于是,门氏兄弟从此不做粉丝,干脆改做煎焖粉块这种小吃。人有人名,菜有菜名。后来,有人问起这种小吃的名字。因为这种吃法为门氏兄弟所创,加工中又有煎和焖的工序,于是有民间智者便说:就叫焖子吧。烟台焖子从此得名。

烟台焖子来自民间,因风味独特而深受烟台百姓欢迎。但因原料简易,方法简单,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精明的商家们便看上了烟台焖子的商机,将其收编改造,烟台焖子便登堂入室,成了宴宾请客的佳肴名菜。不过,仍是原来的那几样原材料肯定是要不上大价钱的,于是便有了三鲜焖子、海鲜焖子等等变种。其中的三鲜焖子,是将虾仁、海肠(烟台海鲜特产)、天鹅蛋(一种高档贝类)这三样海鲜加进焖子中,模样当然比原来的好看,因为有了名贵海鲜的加盟,身价自然不菲,只是价格离大众越来越远了。

经过改造的烟台焖子在宾馆、饭店大行其道,但是街头巷尾的烟台焖子仍是烟台百姓的最爱。许多成年之后去了外地的烟台人,每当想起家乡,便会想起街头巷尾那风味独特的烟台焖子,想起拿着铁丝小叉吃焖子的情景。鱼锅片片胶东沿海盛产鱼虾,因此便衍生出许多与鱼有关的美食,鱼锅片片便是其中之一。

鱼锅很好理解,鱼在锅里炖着便可称鱼锅;片片乃胶东方言,即用玉米面为主料加工而成的一种扁平状主食,也有的地方叫作饼子。如此说来,叫玉米饼子不就得了,何必那么啰嗦。然而且慢,此饼子不是彼片片,因有了鱼锅二字,便有了不同的工艺与风味。

在胶东沿海,每当有鲜鱼上市,便是家庭主妇们制作鱼锅片片的时候。将新鲜的杂鱼洗净、卤好,将玉米面(最好是当年的新玉米面且不要磨得太细)与适量豆面加水和好。准备工作就绪后,便可以开始了。先用葱、姜爆锅,将鱼放入锅内,加齐佐料,添水适量,然后将锅烧开。此时,鱼锅热浪翻滚,蒸汽中弥漫着鲜鱼沁人心肺的鲜味。渔家大嫂熟练地从盆里挖出一块玉米面团儿,在左手掌与右手掌之间来回不停地团弄,玉米面团儿在她们的手中魔术般地改变着形状,最后成为长长的、扁扁的片片状,接着,她们低下头,透过弥漫的蒸汽,看准锅中的位置,“啪”的一声,准确地将片片贴在锅上。俗话说,凉锅贴饼子———一溜到底。说的就是热锅才能贴住饼子,猛火才能让片片长出焦黄的锅巴。而能否长出锅巴,是衡量片片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此时,贴到锅上的片片在惯性的作用下向锅底“趋溜”一段,使这一段(大约是片片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浸入翻滚的鱼汤里。这时,渔家大嫂们会将锅盖盖上,将锅底的火有意减少,文火让鲜鱼在锅底不紧不慢地炖着,渔家有“千滚豆腐万滚鱼”之说,说的就是鱼不怕炖得时间长一些,这样才有味道。大约半个小时左右,鱼锅片片就可以出锅了。待渔家大嫂掀开锅盖,鱼的鲜味和着片片的香味扑鼻而来,并迅速弥漫在渔家小屋里。用锅铲将片片铲下,用大碗将鲜鱼盛好,不一会儿,黄澄澄、香喷喷的片片,鲜溜溜、嫩乎乎的鲜鱼摆上了渔家的小饭桌。要说鱼锅片片,最具特色的要数浸在鱼汤里的那一部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浸泡,鱼汤的鲜味都浸入到里面,透着浓香,这是鱼锅片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众人争相竞食的部分。

在忍饥挨饿的年代,鱼锅片片是乡亲们心中向往的美食;当人们摆脱贫困,进入小康的时候,鱼锅片片似乎告别渔家的小饭桌,成了人们怀旧的名片,只是偶尔想起,才会让家庭主妇们做一锅,尝个新鲜。不仅如此,如今,在胶东沿海的一些有名的大饭店、大宾馆,鱼锅片片也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成了一道颇受欢迎的地方名吃。鱼卤面第一次听说并吃到鱼卤面是在出海的渔船上。那年,我随船出海采访,中午,船员餐厅的小黑板上写着:午饭:鱼卤面。

面条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东汉时期就有记载,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以面条的加工方法而论,可分为手擀面、拉面、刀削面、挂面、方便面等等,以面条配菜的不同,可分为牛肉面、蔬菜面、打卤面、炸酱面等等。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走南闯北,自信吃过许多面,而这鱼卤面,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心中自然十分期待。

那天中午,我第一次吃到了鱼卤面。渔船上条件有限,面条只是普通的挂面,卤汁是由鱼汤做底,用淀粉勾兑成稀饭样的卤汁,浇在面条上,吃一口,面条爽滑,鱼卤咸鲜,味道自然非同一般。我一口气连吃两碗,待要盛第三碗时,盛鱼卤的盆已经盆底朝天。虽然心有不甘,也只好作罢。船上大厨看出我的遗憾,就安慰我说:船上的鱼卤面受条件所限,不地道,等上了岸,你到我家,让你嫂子给你做一次地道的鱼卤面。

原以为大厨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上岸后不久,一天,大厨打电话给我,让我到他家吃真正地道的鱼卤面。恭敬不如从命。中午,我如约而至。大厨的妻子是一位海边生、海边长的渔家嫂子,一看就是个麻利能干的主儿。离开饭还有一段时间,大嫂给我说起了鱼卤面。

鱼卤面的面条最好是手擀面,中午要吃鱼卤面,最好早上就要和好面,放在那里醒着,要不然面里有硬疙瘩,擀出来的面条自然不匀整。做鱼卤的汤,大部分海鱼都可以,且不分大小,只要新鲜就行。胶东沿海,海鱼众多,做鱼卤面卤汁最地道的莫过于一种叫做红鞋鱼的(学名短鳍红娘鱼),也有的地方叫它红头鱼、红娃鱼等,这种鱼个头长不大,大的不过半斤左右,小的只有二三两,因头和背部颜色深红,且形状颇似老式鞋子而得名。胶东沿海的渔家之所以用它做鱼卤面的卤汁,一是因为它的汤特别鲜,二是因为这种鱼刺儿少,肉是蒜瓣状,最适合做卤汁。

就在大嫂给我介绍鱼卤面之际,阵阵鲜味扑鼻而来,原来锅里炖的红鞋鱼已经开锅了,掀开锅一看,乳白色的汤汁中滚动着几条红鞋鱼,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就在我为红鞋鱼的鲜味陶醉之时,只见大嫂从浓汤中提起红鞋鱼的尾巴,轻轻一抖,蒜瓣状的鱼肉纷纷落下,掉进汤锅,大嫂将鱼头和鱼刺儿随手扔进垃圾桶里,然后关成小火,白色的汤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大嫂又从容不迫地用湿淀粉勾芡,一边轻轻地搅动鱼汤,不一会儿,一锅乳白色的鱼汤变成了一锅浓稠相宜的鱼卤,蒜瓣状的鱼肉浮在浓浓的卤汁中,打上蛋花,再撒上一撮翠绿的香菜末,色、香、味都有了,看上去就令人陶醉。

就在大嫂这边炮制鱼卤的同时,那边大厨已经将手擀面下锅了。不一会儿,鱼卤、面条全都端上了桌。我有些迫不及待地端起了满满一碗鱼卤面,先喝了一口浇在面条上的鱼卤,浓浓的鱼鲜顿时溢满口腔,盐也加的恰倒好处,咸淡相宜,用筷子挑起面条,面条挂着卤汁爽滑而筋道,尽管我一再告诫自己,这是在别人家,要矜持一些,但是第一次吃到如此地道好吃的鱼卤面,先前暗自叮嘱自己的矜持早已抛到了脑后,三口两口,希里呼噜,第一碗不知不觉就下了肚。接着是第二碗、第三碗。大厨家的碗不大,我也不记得那天吃了几碗,只记得吃到了嗓子眼儿。

带着肚子饱了眼不饱的遗憾,我问渔家大嫂:“是谁发明的鱼卤面?”大嫂笑笑说:“还能是谁发明的?十有八九是打鱼的人发明的。你想啊,打鱼的人都会过日子,上顿吃剩的鱼汤倒了怪可惜的,下顿吃面条就成了卤,这不就有了鱼卤面?!”尽管没有引经据典,但大嫂的解释令人信服。打着饱嗝,带着回味,我算记住了这撑死人不偿命的鱼卤面。粉浆饭酸酸的、咸咸的、鲜鲜的,稀溜溜的粥中漂着绿生生的菜叶,菜叶中裹挟着艮硬硬的豆腐干切成的丝儿或丁儿,锅底滚动着涨鼓鼓、香喷喷的黄豆或花生豆,这便是我家乡招远的粉浆饭。粉浆饭的主要原料是加工粉丝的下脚料。我的家乡招远是著名的龙口粉丝的主要产地。加工粉丝的工序很复杂,第一道工序叫烫豆子(正宗的龙口粉丝原料是绿豆),绿豆烫好后,被浸泡的涨鼓鼓的绿豆再上石磨推,经石磨推过的绿豆变成了豆浆,豆浆再经过过滤,除去渣子(当地人称为粉渣),便剩下了淀粉,而这时的淀粉是和水混合在一起的,必须经过几次沉淀才能得到干淀粉,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粉浆饭的主要原料———粉浆就是在沉淀中产生的。粉浆饭的做法很多。有的不加任何佐料,将二浆放进锅里烧开,或热喝,或凉饮,是庄户人解渴的上佳饮料。还有的将粉浆加热后,再搅进高粱面或玉米面,加工成稀饭。最令人陶醉的是在粉浆饭中放入黄豆、花生豆、碎粉丝或者豆腐干切成的丝儿或丁儿,然后再放上绿生生的青菜叶。得!色、香、味全有了,想起来就能馋死个人儿。记得小时侯每当家里做了粉浆饭,肚皮总是撑得滴溜圆。

粉浆饭是老百姓自己的饭,忍饥挨饿的年代,它是乡亲们的美食,丰衣足食的岁月,它仍是乡亲们割舍不断的情结。无独有偶。在招远的邻县黄县(今龙口市),也有一种以粉浆为原料的地方小吃,黄县人叫它油粉饭。黄县自古比较富裕,黄县人对吃的东西也比招远人更讲究些。同样的以粉浆为原料,黄县人的油粉饭就比招远的粉浆饭更复杂、更精致。

黄县的油粉饭能荤能素。条件好些的富裕人家,在油粉里放猪肉、木耳、海米、干贝等佐料,条件差些的人家则用青菜、萝卜、豆腐、粉丝。因制作过程比较讲究,所以黄县人将做油粉饭的加工过程叫做“熬油粉”。一个“熬”字,道出了黄县人的讲究与细致。

精心熬制的油粉饭酸酸的、咸咸的、鲜鲜的、香香的,亦粥亦饭,滋味非同一般。如今的龙口,无论是街头简朴的快餐小店,还是装潢讲究的宾馆饭店,只要是桃花盛开或是拔豆秸的季节(民间加工粉丝的季节),你都可以品尝到这种以粉浆为原料地方小吃。

行文即将结束,笔者上网搜索一番,竟然发现,在河南安阳、陕西榆林,都有这种被称作粉浆饭的地方小吃。在安阳,粉浆饭和血糕、皮渣一起,被称做“安阳三宝”。可见,粉浆饭这种地方小吃,早已走出胶东,走向全国了。

新闻推荐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两个月,受理申请217人次,评定通过186人次全市新增6家定点医护机构

新增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协议管理定点医护机构名单序号县市区定点医护机构名称地址咨询电话服务内容专护院护巡护1芝罘区烟...

龙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口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有滋有味的烟台小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