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龙口新闻 > 正文

小小支脚,见证先人由原始走向文明, 掌握用火技术,又学会用支脚支撑炊器胶东支脚最早见于白石村遗址,鼎的出现宣告支脚使命终结

来源:今晨6点 2011-12-18 03:39   https://www.yybnet.net/

几件小小的支脚,静静地陈列在市博物馆的一楼展厅一角。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它们,却揭示着人类文明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别看几个支脚这么简单,它也经历了从最初的石块,到后期的陶器,再到跟陶器连为一体的支脚的发展过程,这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王金定跟记者介绍道。

YMG记者唐寿锐通讯员周霞摄影报道

原始陶器的产生纯属偶然支脚在发现之初不受重视

支脚,就是烧火做饭时支在锅、釜等炊器底下的支撑物。它的作用非常简单,目的是在炊器下面形成一定的空间供空气流通,便于烧火。这个简单的生活常识在今天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在遥远的远古时期,支脚的产生也代表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迈向文明社会。

远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北京猿人就掌握了用火技术。有了火,人类就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年代,增强了同自然界抗衡的能力。大约在15000年前,先民们已经掌握了用水将采集到的谷物煮熟食用的本领。最开始的时候,先民们烧水使用的器具是自己编制的篮子,为避免漏水,人们就在篮子外面糊上泥巴。随着长时间的烟熏火烤,使用久了,泥巴就被烧成了坚硬的陶壳,这就是最原始的陶器。

“陶器刚发明的时候,做法简单,多为环形底,用于煮熟食物,这是最初陶器的发明。”王金定指着展台内的原始陶器告诉YMG记者。环底器很适用于炊器,它受热均匀,制作工艺也简单,便于手工制作,所以在考古发掘中,环底器也是在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数量很多的文物。“环底器也有缺点,就是不稳固,平时使用、放置的时候需要支撑。”王金定说,“它们的使用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用物体支撑,另一种是直接放在环形灶口上面,可是在实际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我们能确定为当时灶的遗迹并不多,倒是发现了许多用来支撑环底器的支脚。”这就是说,环底器的支撑当时主要靠支脚。

有意思的是,考古学者们刚开始发现支脚时,并不明确它的用途,认为这是一种生产或生活工具,有猜测为石锤的,有认为是扳手的,还有人觉得是陶器的一部分。它的命名也各种各样,有角形器、石器、坠形器、长帽形器、猪嘴形器等等。“直到发现了一侧有烟熏或者粉红色等长久烧过痕迹的支脚,而且在不少地区的土著居民中看到他们还在使用支脚,专家们才恍然大悟,这些器物是用来支撑烧火的支脚。”王金定对记者说。

胶东支脚最早见于白石村遗址

陶支脚的出现是一次革命

山东是全国发现支脚最多的地区之一,烟台关于支脚的考古发现也十分丰富,考古人员在白石文化早期遗存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支脚。胶东地区发现的支脚最早见于白石村一期文化,而白石一期也被认为是烟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年代大约在距今6000到7000年左右。“除了白石村遗址,莱阳市泉水头遗址、龙口市唐家遗址等也发现了支脚,年代与白石村一期相当或略晚。”王金定介绍说。

煮熟食物,需要有锅,还要有火。起初,人们使用天然石块作为支脚,可能是在居住的地点周围寻找到大小相当的石块,先民们不在乎形状和姿态。由于用着不方便,先民开始挑选形状规则、表面光滑、稳定性强的石块。再后来,随着要求的提高,先民们开始对捡拾来的石块根据需求进行简单加工。再到后来,由于使用数量的增加,同时人们想增加烧火的空间,从而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只凭捡拾石块已经不能满足先民的要求。对石块加工又太过于费事,所以,先民们开始烧制陶支脚。

“陶支脚的出现可以说是支脚本身的一次革命,有了这个发明,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烧制各种形状的支脚。陶支脚还有一个好处,他的原料粘土具有可塑性,能够很容易按照实际需要做出各种形状,满足生活需要。”王金定说道。胶东地区发现的支脚多数为竖直的塔形,中间穿孔,形状看起来跟灯塔类似。“穿孔也是有作用的,在烧火或者烧火完毕的时候,方便先民用棍子将支脚调整位置或者将其挑开,移走。”此外,还有窝头形和圆柱形的,其中不少支脚外侧带有圆形把手,便于提放。

现存的支脚当中陶支脚的数量是最多的,在调查和发掘的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中,如白石村遗址的第二期、福山邱家庄遗址、牟平姜格庄遗址、栖霞古镇都遗址都发现了较多的陶支脚,证明陶支脚当时已经在烟台广泛流行起来。石支脚目前发现数量较少,栖霞古镇都遗址发现的一件石支脚形似四棱台,高约15厘米。它一侧坡度较大,一侧略直,是利用石块天然形状磨制而成,顶部因使用磨成斜坡形状。考古人员认为石支脚的使用在当时应该很广泛,但很可能是利用天然石块的情形较多,而考古发掘时,对于未经加工的石块,除非有特殊的遗迹或使用痕迹,往往是不会加以注意的,这可能就是目前我们发现石支脚数量较少的原因。

胶东地区发现的支脚形态各异,除了前面介绍到的灯塔形、窝头形、圆锥形、束腰形、圆柱形、馒头形、猪嘴形和弯角形几个类别,每个类别中又可以分为不同形式。“不同形式有不同的用途和形成原因,比如灯塔形支脚的稳定性强、厚重,适于支撑较大的器物;馒头形的支脚一般是其他类型支脚损坏后的二次利用;弯角形的支脚形成的烧火空间较大,制热效果好。”王金定介绍说。

小支脚经历千年发展历史

鼎的出现宣告支脚使命终结

支脚作为一种器物,在胶东地区延续的时间很长,前后大约延续了一千多年。放眼整个山东地区,其延续的时间更长。这么一件小小的器物竟然有数千年的发展经历,确实令人惊奇。先人学会了对火的使用,之后开始依靠火的力量更好地生存,开始掌握环底炊器,因为不便放置,开始用支脚作为支撑……可以说,支脚支撑起了人类的生命之火,点燃古代人类文明的火花和追求美满生活的希望。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随后又发明了大量的鼎,鼎是支脚和环底器的接合体,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之后,支脚便完成了它长达数千年的使命,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人类文明进入到以鼎为主要炊器的大汶口文化时,支脚基本消失了。由此看,是鼎的出现最终取代了支脚。”王金定说,

鼎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生产进步的直接证明。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白石村一期文化出现的鼎并不多见,而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如邱家庄遗址、北庄遗址里,鼎开始大量出现。与此同时,支脚的数量则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鼎是由环底器和支脚发展演变而来的。”王金定说,“原始社会的鼎为三足支起,其发明显然是受到了支脚的启示,用固定的三条腿取代了三个支脚,使用起来更加稳固、方便。”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王权的建立,由支脚和环底器衍生的鼎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除了做基本的炊器外,鼎又演变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到了夏商周三代,鼎由原来的生活用具变为礼器,鼎成为身份的象征,是权利和威严的标志。

到了西周,用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左传·庄公十八年》记载:“名位不同,礼亦异数。”这就说明用鼎及用鼎的多少是根据名位的不同而有区别的。《公羊传·桓公二年》提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现今不少学者认为这就是“列鼎制度”。按照这个制度,每个鼎的形制、花纹相同,但依次递减,形成由大而小的序列。也有人把这种组合称为“升鼎制度”,意思没有原则的差别,都是指严格的等级制。

无论是传世的还是墓葬出土的鼎,皆证实了这种制度。例如湖北京山出土春秋时期九个鼎、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两套鼎(一套七件,一套九件),都是列鼎制度的具体反映。“烟台地区在当时全国的政治地位不是很强,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当地发现过真正象征王权的列鼎。”王金定说,“单个的鼎倒是发现过不少,是作为陪葬品在古墓挖掘中发现的,与鼎同时出土的文物也很多,基本可以推断为贵族墓,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鼎的象征意义。但是如果没有支脚,也许就没有鼎。”

“问鼎”与“定鼎”的故事

《史记.封禅书》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后世所发现的商代前后期大型方鼎,都是同期青铜器之最,应为王室宝器。所谓”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府的象征。当时,宝鼎成为镇国利器,一个国家失去宝鼎,即等于国家灭亡,而为敌者,也是着力抢夺对方宝鼎等国家重器。

到了春秋周定王时,楚庄王称霸天下,当他兴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陆浑时,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别有用心地问王孙满九鼎轻重,王孙满则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还用“在德不在鼎”教训了楚庄王,使他收回了野心。后来,人们用“问鼎”一词来比喻某人图谋

王位。这就是“问鼎”典故的由来。“问九

鼎”轻重,实际上是强大的诸侯国楚国向

周天子挑战,企图夺取周室江山的一种尝

试。这里“九鼎”明白无疑地成为国家政权

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弱,诸

侯长期混战争霸,无非为争夺政府,取代

周王而统治天下。其所谓“定鼎中原”,就

是指在中原取得了天下,即立国之意。把

鼎视为国家政府的象征,是人们给鼎所赋

于最神圣的社会

意义

新闻推荐

去年烟台市地方 财政收入302.19亿

本报讯(YMG记者方春明通讯员张丽君高晓军)记者昨天获悉,2011年,烟台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2.19亿元,全市财政支出完成406.22亿元,圆满完成2011年财政工作各...

龙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口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小小支脚,见证先人由原始走向文明, 掌握用火技术,又学会用支脚支撑炊器胶东支脚最早见于白石村遗址,鼎的出现宣告支脚使命终结)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