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秦菲 通讯员 周雪峰 李奇) “一日从军,终生是兵”,从一名武警战士,到一名民政助理,再到服务一方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虽然身份在变,但她“把退役军人放在心里”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她就是莱州市朱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张莺莺。建站以来,张莺莺坚持“为了你、走进你、了解你、关爱你、依靠你”的工作理念,网格化包联辖区内2781名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实现“人人联系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人人有联系”包联服务退役军人的朱桥模式,展现了为兵服务的担当与作为。
守初心 打造“退役军人之家”
张莺莺自幼便对军营情有独钟,“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她12岁进部队,15岁入伍,圆了儿时军旅梦。2019年5月,朱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之初,面对服务对象多、交通不便、资金不足、工作阻力大等种种问题,张莺莺主动请缨担负重任。
“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在这里,让他们能找到家的感觉。每次来办事,面对的不是冷言冷语,不是敷衍了事,是真的有人帮,这样就够了。”怀着那份刻骨铭心的军人情结,张莺莺带领全体工作人员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到100多平米的服务站,设立独立的服务大厅、档案室、军人接待室;高标准打造政治文化环境,积极采集朱桥的英雄事迹、革命先烈影像,打造朱桥特色政治文化长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打造起服务保障功能齐全、人员经费充足、“军”味十足的朱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
此外,张莺莺协调为辖区99个村设立了村级服务站,创新性提出网格化包联服务体系,以村干部和年轻党员为第一帮扶人的服务网络体系,对辖区内困难退役军人进行“一对一”帮扶,真正实现“人人联系退役军人 退役军人人人有联系”朱桥模式,打通了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担使命 用“笨”办法“优”服务
“把退役军人放在心里。”张莺莺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到实处。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张莺莺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目标“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每个优抚对象的情况”,她采用了最“原始”最“笨”的方法。
从查阅整理辖区内退役军人档案着手,她用两个多月时间,为辖区内每一位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又用三个月时间,挨家挨户,入户走访,开展精准信息采集。除了走进村庄、社区了解退役军人情况,“能见面说的,绝不打电话”也是她坚持的工作习惯,大小事情只要不急,她都会见面细说。“走”进来、“说”出去,这些方法虽“笨”,却非常有效。
辖区内退伍老兵杨永光,身患精神疾病、病毒性肝炎、肾结石等多种疾病,常年吃药,妻子患二级精神残疾,家中仅靠3亩地收入和低保金维持6岁儿子及父母的家用。“但他退役返乡时未带回病历,所以无法办理带病返乡等手续。”了解到杨永光的情况后,张莺莺主动帮助联系原部队调阅档案,协调原部队医院查找依据,并陪同杨永光去医院检查复核。在拨打了368通电话、上门52次之后,顺利为其办理了带病返乡手续,老兵杨永光激动地说:“您可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服务站就是我们退役军人的家!”
再出发 凝聚尊崇军人社会共识
退役军人的烦心事,就是张莺莺的心头事。“我本身是军人出身,对于军人的感情和情结比没当过兵的要重一些,所以我对他们特别的尊敬、尊崇,做得会更用心一些。”
为塑造崇军文化,张莺莺以弘扬传承“老兵精神”为出发点,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走访”“一次互助帮扶”“一场座谈会”“一次精神洗礼”“一场宣教活动”的崇军拥军活动,凝聚尊崇军人的社会共识。通过带领机关退役军人重温军人誓词、邀请老一辈革命战士讲述曾经的战斗经历、积极开展缅怀英雄、祭扫先烈等活动,掀起全镇崇军拥军热潮。
为在全镇形成退役军人参与社会共建、共享、共治,社会各界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双向”服务格局,张莺莺组建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联盟”,目前累计开展应急服务、关心关爱、健康义诊、走访慰问、爱国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
作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张莺莺不仅是刚退役士兵眼里知心可靠的“好大姐”,老复员战士口中热情贴心的“好闺女”,还是创业就业士兵心中值得信赖的“好战友”。一杯热茶、一个笑脸、一次走访、一起聊天,把退役军人甘苦冷暖放在心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钰珠YMG全媒体记者唐寿锐)日前,莱州市文旅局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来到沙河镇大李家村进行演出,这是莱州...
莱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