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马小妹 刘向东
“南五里村马某某9:50从青岛机场返莱、教育路社区李某某从境外返莱……”2月11日,年三十,记者走进莱州市文昌路街道工作人员杨心茹的办公室时,她正在小白板上写着境外拟返莱人员信息,并不断进行更新。而在不远处的办公桌,已经被座机、计算器、U盘、打印机等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办公用品占满。
“你可别小看这些办公用品,都是我工作必不可少的‘标配’,它们为我的疫情防控数据统计工作没少出力。”回到办公桌前的杨心茹笑着解释,她的工作就是跟数据打交道,这些用品缺一不可,除了在电脑系统表格中录入零散数据并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外,还要对部分排查名单信息不完整情况打电话进行核实,确保不落一人、不落一户。
“我们的工作可能在别人眼里是件小事和琐事,但我认为它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份数据表格都体现着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每个数字,都有大家的汗水,而且只有切实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才能实现有效的防疫管控。”谈起数据统计工作时,杨心茹有着自己的感悟,对她来说,不仅没有觉得枯燥,还慢慢领悟到了数据统计的意义。
她每天没有固定下班时间,晚上八九点下班是常事;有时候顾不上吃饭,即使回到家,杨心茹仍然不敢离开电脑、电话,生怕错过紧急通知或重要消息。另外,在汇总数据上,她还用自己的小技巧梳理形成了小数据链,每次单位领导或相关单位和上级需要数据的时候,她总是能第一时间上报,并且曾经用一天时间就能完成12批数据、480条信息的汇总核实推送工作,保证了街道17个社区、32个行政村上下信息的完整、通畅、准确、一致。
“把工作做到最好,对得起自己的辛苦付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是杨心茹时刻鞭策自己的一段话。街道社区的详细排查数据信息都在她的脑子里,大家叫她“数据大总管”。
“我最感动的还有一次也是在采样工作中,我和同事们一直忙到了晚上八九点。一位市民觉得我们很不容易,还买来了馄饨慰劳大家,这让我觉得无论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今年是23岁的杨心茹在莱州市文昌路街道工作的第一年,这也是她春节坚守岗位的第一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杨心茹用精准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更诠释了“敬业福”。
新闻推荐
1月25日,海冰722号破冰船在辽东湾海域进行海冰取样。(新华社发)新华社沈阳1月31日电(宋丽峰贺加)海军破冰船1月31日上...
莱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