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葛蔚
“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到2020年底,烟台市各类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120万亩,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7处,其中国家级17处,占全国总数1/8。
在领跑全国的基础上,烟台如何更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城市?
近期,烟台市出台《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措施》),助力烟台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2年,烟台市各类海洋牧场总面积突破150万亩,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5处,其中国家级22处;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60处,其中国家级30处。
推动海洋牧场
向“集团化运作”转变
“我们已经把第一批30万头鲍鱼和30万头海胆试验性移到‘国鲍一号’上。鲍鱼和海胆长得快,效果明显。”看到国内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的巨大潜力,长岛南隍城村党支部书记李盛平的心中充满希望。
“国鲍一号”的项目主体山东南隍城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村集体和民企合资设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见证着烟台海洋牧场运作方式的转变:积极引入资金雄厚、运营规范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海洋牧场建设,通过工程化、标准化生产,推动海洋海洋牧场从“分散经营”向“集团化运作”转变。
向“集团化运作”转变,正是《措施》的逻辑主线:实施“百箱计划”,规划建设莱州金城现代渔业产业园、“蛤蜊小镇”贝类生态产业园、开发区“蓝色种业硅谷”……
规划引领布局,《措施》还提出,开展海域本底调查,因地制宜发展投礁型、底播型、田园型、装备型、游钓型等五类特色海洋牧场。稳步推进龙口湾、四十里湾、套子湾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优先支持庙岛群岛、千里岩岛深远海装备型海洋牧场和莱州湾、丁字湾底播型海洋牧场建设,推动现代渔业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随着海洋牧场建设加快推进,烟台迎来新的风口。“烟台很多海洋牧场都将养殖与海工装备相结合、与休闲观光文旅相结合,符合现代消费升级的趋势,未来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高级经理颜海东说。
对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措施》提出一系列展望——
支持海洋牧场同文旅、体育、餐饮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创建海洋牧场国家A级旅游景区,开展休闲海钓俱乐部运营试点,打造海上“田园综合体”;
探索海洋牧场与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打造“海上粮仓+蓝色能源”新模式;
探索建立渔业苗种“育繁推一体化”联合育种基地和园区,集聚渔业疫苗、饲料、生物医药、冷链物流、深加工等项目,通过“陆海接力”“科企联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从一粒鱼卵、一套装备到一条完整产业链”的产业体系。
拓展功能
打造“智慧海洋牧场”
去年7月10日,全国首个智能化多功能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正式开业。它配备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船舶防碰撞等系统及无人船、水下巡检机器人等全球领先设备,通过融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的生态养殖。
智慧化是烟台海洋牧场建设的显著特征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耕海一号”令人炫目的智能化设施一样,《措施》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牧场平台功能,积极融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清洁能源、5G通信、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强化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船舶防碰撞等信息系统及无人机(船)、水下巡检机器人等技术设备研发应用,将5G技术与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深水智能渔业装备深度融合。
《措施》还提出,搭建海洋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推动在烟台建设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和全国海洋牧场大数据中心,构建海洋牧场综合立体观测网、渔病远程诊断、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等信息平台,推进数字渔业建设,打造“智慧海洋牧场”,实现“投鱼、喂饵、起捕、清网”全过程智能化控制,海洋牧场“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的空天地一体化资源环境监测。
海洋牧场建设需发挥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加快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措施》提出,尽快突破人工鱼礁建造及布放、增殖放流、深远海增养殖新品系选育、牧场合理疏养间养等关键技术难题,在苗种规模化繁育、病害防控、智能化网箱设备研发等方面加快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海工+牧场”“陆海接力”“大渔带小渔”等海洋牧场发展模式,重点扶持海洋牧场雁阵型集群相关单位创新融合发展。
做好“加减法”
强化资源环境保护
腾退拆除近岸筏式养殖区20余万亩、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近年来,烟台市始终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硬约束,对传统养殖做“减法”,对生态修复做“加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措施》提出,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监测,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体系,提高污染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打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全力做好渔业养殖污染防控工作,严格海水养殖空间与容量管控,腾退、拆除近岸1000米以内筏式养殖区;积极推进海上养殖环保浮球升级改造、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升级改造,并落实好财政资金补贴政策。
培育海洋牧场绿色“优品”。示范推广海洋牧场鱼、贝、藻、参立体生态高效养殖,因地制宜适度实施经济型人工鱼礁和增殖苗种投放。以烟台市荣膺世界海参产业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为契机,扩大“烟台海参”品牌推介和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海参育苗、养殖、加工、贸易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巩固烟台作为全国海参苗种之乡、海参加工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的重要地位。
深化海洋牧场“放管服”改革,《规划》提出,各区市国土空间规划对海洋牧场岸基配套用地参照农业设施用地予以充分考虑,休闲游钓码头、游客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等配套设施用地优先。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事项“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涉及海洋工程的一律合并审批。
《措施》还包括:严格装备检验安全管理、创新多元财政支持机制、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等内容。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唐寿锐通讯员刘向东刘雅静)寒冷冬夜,昏暗的道路上,一辆警车警灯闪烁缓缓前行,一辆电动车借着光亮前行。...
莱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