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烟台 今日龙口 今日莱阳 今日莱州 今日蓬莱 今日招远 今日栖霞 今日海阳 今日长岛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今日莱州 > 正文

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来源:烟台日报 2019-08-06 09:58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刘洁当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含绿量”成为衡量经济质效的重要考量。

分析烟台市上半年经济数据,不难发现,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提升“含绿量”来增强“含金量”,以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比比皆是。这样的探索与行动,以提升环境承载力为目标,杜绝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更着眼长远、聚焦整体、对准全局,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经济效益,换来的却是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清新的空气还有别致的城市景观,烟台给我太多的惊喜和震撼!”8月3日,一位第一次来烟台的北京游客,刚刚踏上港城土地,就不禁大发感慨。

凡是来过烟台的人,无不为烟台的美丽和清新而惊喜。这份惊喜背后,饱含着烟台人宁舍“真金白银”,也要向污染项目说“不”的理念,以及在这一理念支配下倾心打造“绿色经济”的心血与智慧。

以福山区为例,工业经济对该区GDP的贡献率达55%,是福山实体经济的顶梁柱。在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过程中,福山按照“速度与质量并重,生态与产业共进”的思路,严把项目准入关,对引进项目既看规模大小、投资强度和产业层次,更看科技含量、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坚决杜绝高耗低效和存在高污染风险的项目入驻。据统计,近几年,福山共有投资20亿美元的铅酸蓄电池、12亿元的吉兴化工等60多个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的大项目因环保问题被拒之门外。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烟台市在招商引资中设置高门槛的环保“高压线”,不管项目效益有多大,“高压线”绝对不能碰。这种抉择,短期来看,牺牲掉的是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得到的却是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

瞄准生态效益,烟台市不仅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而且做好关停并转、节能降耗的“减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化工转型升级。

今年,烟台市出台了《关于印发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全面排查政策明确的淘汰类产能,列出落后产能清单并制定了淘汰计划。先期对174家确属不能完成整改的化工生产企业列入第一批“关闭淘汰名单”;对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整改合格的其余化工生产企业,将列入第二批“关闭淘汰名单”。同时,加强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按周、按月、按季度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不仅杜绝已清理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还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实行分类处置,实现动态清零。“该停的坚决停,该关的坚决关,该淘汰的坚决淘汰。”这种“壮士断腕”之举,让企业感受到了“阵痛”,淘汰了落后产能,正是为了以短期阵痛换取长远发展,以推动整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二在烟台市,旨在实现绿色发展的铿锵实践中,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同频共振的,是对生态环境的强有力的保护。“更蓝的天、更绿的山、更清的水、更好的生态环境,是长岛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长岛综试区专职副书记、长岛县县长李俊杰道出生态对长岛的重大意义。

致力于算好生态账、长远账的长岛,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一切围着“保护”转,不断提升区域环境承载力,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道路上踏实前行。

长岛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持续发力海洋生态保护。同时,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建立起符合生态保护要求、适应市场消费趋势的生态产业体系,逐渐走出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围绕生态修复治理,长岛着力实施自然保护区整改、裸露山体治理、岸滩整治、清洁能源替代、近岸养殖腾退、垃圾污水处理等“六大攻坚战”。在持续保护修复生态的同时,长岛立足海岛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从与海岛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和渔业抓起,坚定不移走“绿起来、富起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路子。聚焦生态旅游,长岛进一步丰富“山、海、岛”景区体系,精心打造海岸休闲组团、海上环游组团、渔家风情组团、文化体育组团,全国首个海上3A级景区、南北长山环岛旅游慢行服务系统、渔家风情园及特色民宿、休闲渔业、环岛马拉松及海钓赛事等海岛特色产品带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如今,从天空到陆地,从海岸到海底,长岛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对生态质量要求极高的东方白鹳、斑海豹、黄嘴白鹭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多,白江豚、鲸鱼频频现身,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长岛,鼠尾藻等原生藻类、鲍鱼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鱼等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出现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嵛山,同样的生态保护理念指引下的不同实践,也正在深刻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让发展的后劲更足、更强。“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昆嵛山全区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区的发展之路。

昆嵛山保护区把全方位严格保护作为最根本的使命担当,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昆嵛山,有140多名护林员居住,他们早上5点多出门,晚上5点多回家,与虫鸟为伴,看日落而歇,每天行走山路15公里以上,只为保树木平安。森林防火是昆嵛山保护区压倒一切的“一号工程”。多年来,全区通过1.2万群众全民皆兵的方式,走通“群众路线”、打响“人民战争”,实现生态保护行动全域覆盖、人人参与。不仅如此,该区每年都要拿出3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大地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并固定将每月28日设为“主题党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全体保洁员,发动农村干群,清理垃圾堆、野广告、白色垃圾、苹果袋等,用实际行动呵护着昆嵛山的靓丽“颜值”。三做好生态文章,烟台市还将“保护”行动延伸到海岸带的修复与治理上,持续做好生态修复与补偿的“加法”。

烟台海岸线总长1037.93公里,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6.49%。海岸线长,就是最好的资源。为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烟台市先后修编了《烟台市海洋生态红线区规划》、《烟台市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烟台市海岛保护规划》、《烟台市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十三五”规划》(2016-2020)等文件,对烟台市1000多公里海岸线7大类型、45个岸段逐一登记整治修复,为规范使用、开发和保护海域海岸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截至目前,烟台市在建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40个,总投资21.92亿元,涉及莱州、招远、龙口、蓬莱、长岛、海阳、牟平、莱山、芝罘、开发等10个市区。海岸带的修复与治理不仅优化了海洋环境,更为烟台市深耕海洋、经略海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天,烟台的城市“颜值”和“气质”持续提升,经济“体格”和“体质”越来越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烟台市上下以同样的勇气和实干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定能逾越环境生态的瓶颈,不断提升环境承载力,筑牢生态优势,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新闻推荐

烟台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企对接会搭平台 银行“端菜”来 企业寻融资

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政府搭台,银企唱戏。昨日,烟台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企对接会议在东山宾馆召开,现场发布了26个烟台市...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