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为刚
胶东人素嗜海味,偏好也明显,海阳有“无鲞(鱼)不成席”之说,莱州有“没吃针亮鱼,不算过‘鱼市’”之说,在老烟台,人们对一种鱼格外垂青,它就是鲐鱼,学名鲐鲅鱼。
鲐鱼和鲅鱼都是烟台人常见的鱼,二者同属硬骨鱼纲、鲈形目,二者体形相似,均为纺锤形,但个头相差悬殊,鲅鱼大者可长到一米多,重达十几公斤,而鲐鱼最大不过尺许,够斤的就算大个头了。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鲐鱼背部青蓝色,斑纹深蓝色,腹部淡黄色。鲅鱼背部黑蓝色,斑点黑,腹部灰白色。
鲐鱼是古人最早认识和描述的鱼类之一。明人吴雨在《毛诗鸟兽草木考》中记载:“台鱼也,生海中……大者尺余,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黄纹。性有毒,虽小,獭及大鱼不敢啖之。蒸者餤之肥美。”清康熙年间《古今图书集成》中引省志书《招远县》,记载“鲐鱼似鲅鱼而小,味微酸”。清代学者郝懿行在《记海错》中记载:“青鱼,大者长尺许,腹背鳞色俱青,以是得名。冰解春融,海鱼大上,挂网之繁,无虑千万。货者贱之,盐藏蒸啖,味亦非美。或少腌曝干,灸啖颇佳……”
说鲐鱼“性有毒”,现代人已经知道,是因为鲐鱼肉中的组氨酸容易分解成组胺,处理不好易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我就遇到过,上世纪80年代初,正在哺乳期的妻子吃过鲐鱼后,突然面红耳赤,全身起红点儿。后来知是吃隔了潮(不新鲜)的鲐鱼所致。慌忙中打听到一偏方,吃青涩的酸杏,方得缓解。从此,我们全家一提起鲐鱼便心有余悸。
不久,我们全家搬来烟台,每年开春时节,鲐鱼大量上市,几乎家家都买。难道烟台人就不怕中毒吗?我渐渐搞清楚了,原来,烟台人对鲐鱼,感情不一般。
鲐鱼上市,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廉价肥美的鲐鱼,可助人们度过饥荒。上世纪40年代末,新生的人民政权经历了一场“粮食危机”,敌人封锁了港口,东北解放区的“船苞米”运不进来,幸亏有鲐鱼!烟台人才闯过了这一关。
烟台俗语说:“鲐鱼腿短”,意即不易保鲜,尤其是在那个既缺运输能力,又无冷冻设备的年代,大量鲐鱼集中上市,要么趁新鲜赶紧吃,要么腌成咸鱼。所谓的“烂翻身鲐鱼”,就是将鲐鱼用饱和的海盐腌制且经过充分发酵而成的。它很适合重体力劳动者的口味,“闻着臭吃着香”,齁咸齁咸,很下饭,又能补充盐分。抗战胜利后,当时的烟台市长姚仲明对这种“烂翻身鲐鱼”印象深刻,以至于半个世纪后,这位老革命故地重游,仍然提到这一味。到今天,烟台人仍然爱吃鲐鱼。除了因为鲐鱼便宜、肥美,还因为很多人就好这一口儿———鲐鱼炖小白菜,是老饕们年年不容错过的美味。这是地道的烟台吃法。先挑选新鲜的鲐鱼,标志是鱼身挺拔,鱼眼透亮,鱼腮鲜红。买回家后,除去鱼鳃、内脏,尤其是鱼血,就连紧贴在鱼骨缝里的鱼血也要清洗干净,这一点至关重要。小白菜茎白叶绿,肉质肥厚,其“性平、味甘、去鱼腥”,它的加入,降低了吃鲐鱼过敏的风险。鱼、菜洗净,做法与海边人炖鱼的方法大同小异:热锅凉油,葱姜蒜爆锅,将小白菜下锅翻炒,变软断生后起锅待用。再添加食油,葱、姜、蒜、干辣椒爆锅,将鲐鱼下锅,略煎后加料酒、老抽、生抽、少许盐和糖,然后加水没过鱼身。大火烧开,中火慢炖数分钟后再加入翻炒后的小白菜,再炖个十分八分钟,就可以收汁起锅了。紧致鲜嫩的鱼肉中透着小白菜的清新,白绿相间的小白菜中浸着鲐鱼的鲜香,两种食材完美配伍,着实是当春之际的美味。
新闻推荐
□孙一慰八珍原指八种美味食品,后为稀有、珍贵烹饪原料的统称。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八珍一...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