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吉祥的猪头、鲤鱼、枣饽饽摆上供桌,象征喜庆的烟花鞭炮陆续燃放,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具有一千多年历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海神庙祭祀仪式在莱州市海庙姜家村拉开序幕。2月27日上午,来自周边的万余名村民涌进这个小村庄,感受这一传承千年的祭海民俗文化。
通讯员窦栋强姜源YMG莱州记者王蕾摄影报道
祭祀人数达万人车队绵延一里地
上午9点左右,从东海神庙牌坊向东0.5公里的路面上已经停放了200多辆前来祭祀的车辆。记者了解到,今年参加祭祀的人数在万人以上,是历年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东海神庙的祭祀活动与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前来参加祭祀仪式的不仅有当地的渔民,也有很多从别的乡镇赶来的村民,祭祀的目的不仅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海不扬波,更是希望今后的生活能平平安安、五谷丰登。“东海神庙的祭祀仪式一年举行四次,分别在农历正月十八、四月初三、六月十三、十月初三,每个季节都会有祭祀活动,也预示着每个季节都能吉祥如意。”海庙姜家村的村民杨京祥告诉记者,虽然东海神庙已经被损毁,但是村民们的祭祀活动却从来都没有停止。随着民俗文化的复苏,这一祭祀活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放鞭炮、扭秧歌、唱大戏都是必不可少的。”说起今年的祭祀活动,杨京祥如数家珍。庙里上香都争这头柱香,祭祀神庙也争头门炮,从当天零时开始就已经有村民燃放烟花庆祝,谁要是能在祭祀当天第一个燃放烟花,那今年肯定事事如意。
庙会一开七天村民家家挂红灯
从正月十三
开始,东海
神庙的庙会正式
开始,村里家家户户
都会挂起红灯笼预示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我们这里有个传统,灯笼点亮后,如果烛心不动就寓意着海上丰收。”村民姜玉峰告诉记者,一连七天的庙会算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村里不仅有戏剧歌舞表演,就连周边的商户也会赶在庙会举办期间兜售自己的货物。除了一些文艺演出,村民们在自己的家中也会吃饺子庆祝。“将饺子盛入碗中时嘴里还要不停地念叨‘一趟又一趟\’,这就好比渔民的收获能一船又一船。”
在祭祀仪式上,记者遇见了87岁的陈香兰,回忆起当年东海神庙祭祀的场景老人仍旧记忆犹新。“从8岁开始,我就跟着父母来神庙祭祀,神庙被损毁后,祭祀的人就少了很多,但是我每年都会来,不为别的,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祭祀神庙是我们渔家最重要的仪式。”
“十八庙”又称“出渔日”渔民祈求丰收
“按照以往的惯例,只有祭祀完神庙后渔民们才会出海打渔,但是现在与以往不同了,很多渔民在春节期间就已经出海了,但是‘正月十八出海打渔\’这句话还是流传了下来。”渔民孙孔祥告诉记者,渔民们将正月十八的祭祀仪式俗称“十八庙”,以往很多渔民会在这天出海捕鱼,所以这“十八庙”又被称为“出渔日”。虽说东海神庙已被损毁,但是作为民俗传统文化,村民们却仍旧非常重视祭海这一活动。“东海神庙是我们当地的一个文化象征,祭祀仪式更是我们的民俗传统,我们希望将这种文化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海庙姜家村党支部书记姜松环向记者表示,多年来村委对东海神庙的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了推广和宣传。现在前来祭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到了这种海边文化中来。
来历
东海神庙位于莱州城西18里处海庙姜家村。东海之神在四海中是至高无上的神,东海神庙也就在全国成了至高至尊的“海神宫”了。沿海居民十分崇拜海龙王,把它当做海神。每年正月十八、四月初三、六月十三、十月初三都要进行拜祭。历代帝王,尤其是秦始皇、汉武帝,更是把这里看成神域仙乡,先后多次到此求神拜仙。1937年后日军侵华战争爆发,祭祀活动走向衰落。1946年秋,解放战争初庙宇拆毁,庙祀终止,海神祭祀蜕变为沿海民间一年四次赶庙会,群众自发祭祀活动。
新闻推荐
烟台市家庭农场首次申请商标, 名叫“大泥湾”,栖霞农民王建刚称,获批后他将用商标质押贷款
3月28日,创办烟台市第二家家庭农场的栖霞农民王建刚向栖霞市工商局提出申请,为他的家庭农场注册“大泥湾”商标。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成为烟台首件“家...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