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州新闻 > 正文

春风骀荡花千树

来源:烟台日报 2011-10-27 18:04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一版)必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文化基础设施。

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方面,莱州市走在了烟台各县市区的前列。莱州市文化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是全市唯一拥有两个一级馆的县市;莱州拥有京剧团、吕剧团,是全省唯一有两个专业剧团的县级市;城区广场达到25处,莱州广场和剧院广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文化广场。

为了体现文化权益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莱州市所有镇街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农家书屋837个,覆盖率87%。

近三年来,莱州市级用于文化设施、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等建设及重大文化活动等经费达到4600多万元,成为莱州文化投入最大、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人人是主角,文化接触“零距离”

文化成果普惠于民

【镜头聚焦】

在莱州市文昌街道办事处的教育路社区,活跃着一帮扎根社区“练嗓子”的京剧、吕剧票友,他们可不是为了自娱自乐,更多的是到广场、公园为大家免费演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泛华剧社。

20日上午,记者来到泛华剧社的票友京剧团“探班”。随着板鼓的一声骤响,京胡、三弦、京二胡等乐器齐鸣,京剧《钓金龟》选段的演出拉开帷幕,引来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人人都是主角。”京剧团的司鼓崔德福对记者说,“节目自己编排,演给社区的人看,人人都能参与,都能和文化‘零距离\’接触。”

与艺术的“零距离”接触,除了民俗精品,还有阳春白雪。20日下午,是莱州市京剧团送戏下乡的日子,记者随剧团来到柞村镇邢家黄花村,看到周围村庄的村民早已在此等候。三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莱州京剧团为村民表演了《孟母三迁》、《诗文会》两部传统戏曲,这些原本只能在剧院看的演出,搬到了村民家门口。

不仅在社区,在莱州的广大农村,百姓的文艺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尽管是农忙时节,但莱州市城港街道三教北流村村民的固定节目没有“断档”,30多位老年人在村里的文化广场跳起了健身舞,伴随着快节奏的节拍,她们的动作有板有眼。这支老年健身舞队的平均年龄是61岁,最大的72岁。

在三教北流村这样的乡村层面,农民们的文化娱乐也毫不逊色。在莱州市,几乎每个村庄都建起了农村文化大院,这里有健身房,有娱乐室,还有农家书屋。对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农民们已经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参与。“我的文化我做主”已经成为基层农村文化生活的主流。

【新闻延伸】

以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为目标,着力强化文化权益的均等性,是莱州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加强城区文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健全基层文化设施和阵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此举目的也非常明确,那就是“让文化发展成果普惠于民”,这是莱州大力发展文化的最终落脚点。

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需要,是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莱州每年都组织春节联欢会、月季花节文化艺术周、戏曲票友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30多场次,同时,为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农村电影放映提前两年实现数字化,每年放映万余场次,达到每村每年放映12场次,京剧团、吕剧团每年送戏下乡400多场次,900多支业余剧团、秧歌队等业余文艺团队常年开展活动。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旅游休闲文化等各类活动每年达到1.55万场次,演出节目2200个,参与活动238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实现良性循环

【镜头聚焦】

莱州蓝关戏、掖县滑石雕刻技艺、莱州草辫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彰显着莱州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也在促进莱州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莱州市一方面保护着这些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在极力使文化延展成产业,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

“莱州草辫技艺是莱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三个项目之一,与张裕葡萄酒一起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这一传统工艺要想发扬光大,不能只研究技术,更要研究市场。”草辫技艺山东省级传承人杨玉兴接受采访时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研究市场,杨玉兴的话中透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遗产,更应和市场接轨。

“我从1968年开始接触草艺品,莱州草辫技艺目前传承下来的只有十几种,我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全面整理挖掘,然后找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杨玉兴说,他每年都研发一到两个新产品,把文化味和实用性结合起来,不光能欣赏,更要实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才有生命力。”杨玉兴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对非遗保护的认识。

依托传统草编工艺,莱州的企业不等不靠,自筹资金成立了300多家草艺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0万余人,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其中莱州工艺品集团公司开发出了20多个门类、上万个花色品种,拥有专利23项,成为“中国最大的草制工艺品出口基地”、“世界竹、藤、棕、草制工艺品业500强第一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草艺品生产基地。

在莱州,根据市场导向发展文化产业的不在少数。其中,文化旅游业势头强劲,形成了云峰山、大基山和三山岛黄金海岸等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景点及特色文化旅游产品,2010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文化会展业异军突起,石材、汽车、工程机械等不同类型的展会交替举办,每年吸引国内外客商8000余人,年贸易成交额累计30亿元。

【新闻延伸】

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并不矛盾,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事业的先导;文化事业的繁荣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既有鲜明的政府主导性,也有广泛的社会性,需要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沿着这一思路,莱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走出了引进“场外的”,激活“场内的”新路子,既保证了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又满足了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从而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公益文化,壮大文化产业,使部门系统“内循环”转变为全社会“大循环”。

三年来,莱州市级用于文化设施、文化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建设以及重大文化活动等经费4600多万元。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全部按编制人数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市京剧团、吕剧团实行差额拨款。制定出台《莱州市镇街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以奖代补办法》,对经济基础薄弱的镇村完成达标建设,由市财政给予补贴。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公共文化多元投入机制,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在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社会共享上的良性循环,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形成了人人参与文化活动、人人共享文化成果的可喜局面。

新闻推荐

岁婆婆逢人便说, "能活百岁只因有个好儿媳妇", 她悉心侍奉公婆三十年,101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锡新玉梅兆清摄影报道)莱州文昌路街道府前东街社区有个好媳妇名叫刘卫英,她三十年如一日,视公婆为亲生父母,无...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春风骀荡花千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