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新发现的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把人们的目光带向遥远的过去。
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河洛文化中心区。坐标:北纬34°48′56″,东经113°5′12″。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李伯谦:我们给它起名字叫“河洛古国”。为什么叫“河洛古国”?我们都知道《易经》是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系辞篇》提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当然是指黄河,“洛”就是洛河。伊洛合流(伊河与洛河汇合)注入黄河的地方,现在叫河洛镇。我们在河洛镇发现这个遗址,至少从地点上讲,从文献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的历史背景来讲,称它为“河洛古国”没问题。
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一个都城遗址
李伯谦:根据碳14测定,“河洛古国”距今大约5300~5000年。遗址有三个大环壕,有集中成四排的建筑基质,有三个墓葬,墓葬里头还有祭台,这些都说明了它已经进入古国阶段。所以我说可以称之为“河洛古国”。时间、地点、内涵都符合一个国家的建筑,所以双槐树遗址就是古国时代,或者黄帝时代的一个都城遗址。
有人问这是不是黄帝时代都城遗址,我觉得是。黄帝时代是一个时期,黄帝不是指一个人,是一个部落。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
双槐树遗址发现很重要。探索中国文明形成过程的工作我们做了一百多年了。中国文明从哪里起源?在哪里发展?到现在为止,双槐树遗址可以看作中国文明的源头。仰韶文化,特别是仰韶文化中晚期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基本平等的原始社会向阶级国家转变,这里就是典型。
农桑文明史的最早代表
李伯谦:从文物上来看,我觉得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中国历来是农桑立国,农业很发达。不仅农业发达,而且还要种桑、养蚕、织布。恰恰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一个非常逼真的家蚕牙雕艺术品。有研究说这个蚕是家蚕,不是野蚕,正处在吐丝的状态。
为确立中华五千年文明提供了实证
李伯谦: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发现。
通过这个遗址我们可以看出,在距今5300年的时候,中国已经从基本平等的原始社会转向阶级产生、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的阶段。一个初期国家文明已经开始了。所以我说这是早期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发现。
这是了不起的事情。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根据;对我们今后怎么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很多好的启示,也给了新的动力。
原标题:《“河洛古国”和黄帝到底什么关系?首席科学家为您揭秘》
新闻推荐
“现在樱桃树正处于花期,刚栽种的樱桃树产量不宜过高,我们还需要进行疏花。”3月11日,在莱阳市照旺庄镇绿野仙果农业发展...
莱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阳,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