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记者刘笑笑
半导体收音机、黑白电视机、脚踏缝纫机、大金鹿自行车、传呼机、座钟、粮票……这些当年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老物件,不知何时,已经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远离了我们。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老物件,记录着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记录了历史瞬间,折射着时代的变迁,生动再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
老式缝纫机
火车托运来的结婚礼物
现在多少市民家中还有一台结婚时购买的老式脚踏缝纫机呢?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曾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三转一响,指的是每个家庭都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分别是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和手表。其中,缝纫机是每个家庭女主人都渴望拥有的,缝补衣服,做新衣都要靠它。今年69岁的市民王慧翠家中,依然还摆放着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这是她结婚时远在西安当兵的弟弟在西安购买的,然后用火车托运到了莱阳。她的父亲和丈夫一起骑着自行车驮运回家的。由于保养得当,至今仍能使用,即使摆放家中占地方,几次搬家王慧翠也舍不得扔掉它。
黑白电视机
专门跑到别人家里去看
在以前,黑白电视机可是个稀罕物,谁家买了黑白电视机,说明家里非常富裕,能够引得一村人的羡慕。在一些地方甚至有人为了看电视,专门跑到别人家里去,一大群人坐在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充满欢声笑语。42岁的李军至今还记得,当时姥姥家里有一台非常小的黑白电视机,而且也收不到几个台。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出现很多雪花点点,需要用手去拍拍电视机,或者到院子里去调调电视线头才能重新清晰起来。
大金鹿自行车
比现在的汽车还要金贵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当年那荡漾清脆铃声的街头巷尾,作为曾经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几代老青岛的心中都是一种抹不去的记忆。提起自行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享誉大江南北的“大金鹿”,当时它可是一件高档代步工具,比现在的汽车还金贵,因为在一定时期里是要凭票证供应的。60岁的李志学说,自己在十七八岁的时候,过年有亲戚来他家拜年,骑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他趁着中午吃饭时,偷着把自行车推出去摸了又摸,“当时太馋了,根本就不敢奢望自己也有一辆。”直到1976年结婚时,他才买了一辆朝思暮想的“大金鹿”。
算盘
每个售货员都必须掌握
算盘这种中国最古老的计算工具和珠算口诀,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它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现在好多00后、10后的孩子们根本就不认识了。珠算曾经是每一个孩子的必修课,每一个售货员都必须掌握的工具,现在已经被计算机取代,收银台、会计也全部是电算化,我们的耳边再也听不见“五去五进一”的珠算口诀。
大哥大
大老板的标配两万一部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那个手机没有普及的年代,BP机十分流行。将一台小巧的BP机别在腰间,是一件非常拉风的事儿。在街边巷尾,也出现了很多人在接到信息后,到公共电话亭给对方回话的情景。
同期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通信工具,还有人称“大哥大”的大块头移动电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哥大”是大老板的标配,毕竟一部“大哥大”要花费两万多元,再加上高昂的话费,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使用“大哥大”还要打开天线,有时候没有信号,要不断地拿着这个大块头放在脸旁不停“喂喂喂”。
新闻推荐
2019年9月5日,邮储银行莱阳市支行到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通过专题宣讲和互动咨询的方式开展了金融知识进校园、入课堂活动...
莱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阳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