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行进莱阳,一座座崭新建筑鳞萃比栉,一条条柏油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城市游园拔地而起……目及之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莱阳这座昔日的工业小县逐渐焕发新生。从一条莱冯路贯穿南北两区,到今年城市路网“九通九改两连两区”新架构,11项路桥建设项目的同步推进……莱阳发展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88万莱阳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折射着莱阳城市发展的“加速度”。
今日梨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骨架拉大、颜值更高、实力增强、惠民更细,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一幅五龙河畔的美丽新画卷铺陈开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在莱阳土生土长的王毅斌老人,今年已92岁高龄。“一条街两座楼,一个警察管两头。”这是老人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区“样貌”的典型记忆。“那时城区的大路就一条莱冯路贯通南北,从汽车站到火车站,也就是现在的五龙路了。”街多了、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景美了……如今,连“老莱阳”们也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莱阳进行了多次总体规划调整。1978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是以动力机械、轻工为主的具有综合性工业体系的小工业城镇;1986年,动工兴建的204国道城北水沐头段改线从城区内绢纺厂北穿过,城市规划进行调整,确定在其与五龙路交叉处建筑立交桥。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莱阳市城市道路改造和新建力度不断加大,1980年—1983年,对城区的和平大街、莱冯路、胜利路等主街道进行大规模改造。至1988年,城区已有主次干道30余条,市区道路总长37千米,总面积50.6万平方千米,比1949年增加近3倍。1997年3月,市区南出口道路进行扩宽改造;1998年3月,旌旗路向东进行延伸,建成市区东出口,城区道路大框架逐步拉开。2008年始,组织实施175项重点建设项目,新建改建城区道路35条、整修县乡道路18条、改造国省道7条,总里程329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莱阳以新型城镇化理念为指导,跳出老城区的框架,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扩容与提质并重、新建与改造并进,目前主城区市政道路达到47条,道路总长102千米,“四环两轴”的城市路网主框架逐步形成。城市建设没有休止符,紧跟“前进”这一时代之音,莱阳的城市发展从未止步。2017年,全省中等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发布,莱阳成功入列。对此,该市抢抓机遇,高标准规划主城区、丁字湾滨海新区和五龙河滨河产业带“两区一带”建设,不断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今年以来,莱阳紧紧围绕“两区一带”总体布局和“攻坚突破”总体部署,本着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宗旨,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30余个城建重点项目,其中包括11项路桥建设工程,不仅有效缓解城区“中梗阻”,同时打开了向南发展的瓶颈。通过路桥大建设、大改造,全面拉开了城市提质扩容新框架,莱阳的城市骨架得到进一步延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得益于城市“硬件”的“大步走”,70年来,莱阳的城市“软件”也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从简至精、由浅及深。1978年,北城区刚刚逐步实现统一供水,而南城区尚且只能使用自备水源。1984年,第二水厂建成。截至1985年,两个水厂共有水泵12台,供水管道11.4千米,日供水能力为2.5万立方米。多年来,莱阳不断加强城市供水干线建设与改造,持续完善供水管网,到2005年,烟台市供水量达到907.8万立方米,烟台市供水管线总长达到241.3千米。2018年,一个“小太阳”在烟台市城区北部升起。随着北部热源项目的投入使用,改变了北部城区没有集中供热的历史,标志着城区东、南、西、北四大版块将全部实现集中供热。2019年,家电小区和旌阳路42号院2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城建项目名单,总投资400余万元,涉及住户433户,改造面积3万平方米。
提起老旧小区改造,家电厂小区的老住户姜大爷高兴地说:“以前小区里的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走路不方便,现在铺了水泥路,好走多了。”为表达喜悦之情,家电厂小区自发举办了“解民忧、思民生———小区改造竣工文艺晚会”。近年来,莱阳市围绕服务改善民生,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先后投资3200余万元,完成了蚬河小区、莱中小区、富水小区、宝山小区、玉岱小区、东山小区、旌阳路42号院、家电小区等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惠及居民7729户。
2000年10月,市区南端开始建设首座大型污水综合处理厂,2003年5月污水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随后,先后建设了第二污水处理厂、13个镇的污水处理设施等一批污水处理工程,城市每天产生的污水可以得到全部处理,处理标准达到国家最高标准,部分水质指标优于地表四类水标准,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城市绿化及景观、工业企业用水等。目前加上园区处理的污水,烟台市污水处理量达到20万吨,处理规模居烟台县市之首。
一项项重大工程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莱阳城市建设的一块又一块基石。农村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剧院广场改造、棚户区改造……2019年,莱阳市城市基础建设再次发力,一项项事关民生福祉、社会和谐、城市发展的攻坚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之初,莱阳市仅旌旗路有百余株的法桐种植,其它城区道路两侧数目均有沿街各单位和住户栽植,公共绿地更是处于空白,境内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园———蚬河公园直至1990年才终于建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绿地景观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40年来,莱阳市快干实干、大力兴绿,致力于打造城林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1996年,蚬河十里绿化长廊工程开工;2000年开始,对沿街绿化和10余处城区绿地实施改造建设;大力推进五龙河人工湿地建设……
2019年,体育公园正式开放。园内绿草茵茵,设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戏水池、滑梯沙滩、景观长廊等体育休闲设施,成为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场所。每天,有3000多居民在这里乘凉、跳舞、健身、打腰鼓……乐在其中。
“晚年多幸福啊,出门就是体育公园,天天可以在家门口健身。”今年60多岁的退休工人陈芳荣,上世纪80年代住在老北关村,2012年搬到了富水小区,2017年又搬到了国际公馆。她的三次搬迁都见证了莱阳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除了体育公园外,蚬河两岸景观提升、蚬河公园一期二期建设等大型游园广场犹如一颗颗绿宝石把秀美莱阳点缀得更加妖娆多姿。近年来,莱阳相继完成了蚬河公园、体育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完成蚬河两岸景观改造、五龙河综合流域治理等一系列城市景观亮点工程。在城市中心,结合蚬河十里绿廊建设,建成3公里健康人行步道,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安全的休闲健身场所,城市绿化建设水平和管理规模实现“质”“量”双重飞跃。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有家才有梦。从“排房”到“单元楼”,再到“电梯公寓”,近年来,莱阳市住房建设不断改善,住房形态不断升级换代,住房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条件得到实质性改善,城镇居民住房实现了由住房紧缺到“居者有其屋”再到“住有所居、住有所乐”的华丽蜕变,人居条件、人居环境、人居品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搬过3次家,从刚开始参加工作分配的25平方米单间,到现在120平方米的电梯商品房,可以说,我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市住房条件的一步步改善。”年过半百的莱阳市民刘明德说。
得益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为市民构筑起温暖又温馨的新家园。从生态文明到乡村振兴,新时代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样在莱阳一步步实现。以脱贫攻坚为主线,立足“住房安全有保障”,莱阳市毫不松懈抓好农改厕和农村危房改造两件实事,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倾斜。
如今,市民行走在城区纵横交错的交通要道,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富山路、旌旗路精品街、金山大街……一条条宽敞平坦的主次干道,如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城市建设画卷。
一个“城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秀美莱阳正健步走来。通讯员柴菁王歆璐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1955年9月12日莱阳县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至翌年1月,全县农业社已达730个,占全县总农户的81.1%。1969年9月12日烟台地区...
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