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阳新闻 > 正文

濯村幸福故事

来源:烟台晚报 2019-01-07 09:25   https://www.yybnet.net/

濯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樱花小镇”。遵规守纪、文明有礼。福在富足:曾经的单一农业,变成了三产融合;曾经是收入微薄,现如今富足小康

有了美丽的环境,还要有富足的钱包。如今的濯村人,小日子过得滋滋地流油。以前穷得说不起媳妇的,并不只盖韶海一个,而如今全村再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家穷村贫而成为老光棍。以前村里的姑娘抢着往外嫁,而如今村里的姑娘不舍得离开。

这样的变化,自然不是等来的。“没有高书记,就没有濯村的今天”,这是到濯村采访时村民所讲的心里话。

过去的濯村人,祖祖辈辈延续着传统的农业劳作,“泥土里扒食、汗水里捞金”,小麦、花生、玉米等是主要作物,不仅经济效益低,遇到旱涝灾害,填饱肚子都困难。如今的濯村,不仅建成了占地8000多亩的果品园林基地,还运营着莱阳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吸引了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企业入驻,以樱花旅游节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更是风生水起,形成一、二、三产业互促共进、全面开花的兴旺局面。

过去的濯村债务缠身,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也不过1千元。因为穷,外村姑娘都不愿嫁进来。如今,村里不仅债务清零,每年还有140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集体资产价值高达2.3亿元,贫困人口全部销号,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2万元,家家户户过上了殷实幸福的日子。逢年过节,村民都能领到米、面、油、肉等各种福利,60岁以上老人、考上大学的学生、大龄青年结婚均有补助,专设的“濯村公益基金”对生活困难者进行资助。20多年间,濯村人口增长了近千人,平均寿命超过80岁,百岁老人就有5人。生活富裕了,人气兴旺了,本村姑娘都不愿嫁出去了。“农民单打独斗辛苦又低效,农业规模经营才是出路”,高云建先行先试推进土地流转,改革开放激活农村资源。濯村一无区位优势,二无资源禀赋,三无集体经济,仅有几千亩土地。高云建思忖,沿用一家一户的低效种植模式,永远跳不出贫穷落后的怪圈,搞农业规模经营才是必由之路。虽然中央早在1987年就提出了采取不同形式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但当时各地鲜有实践,毫无经验可循。高云建认为,只要有利于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只要不改变土地性质,可以积极探索“土生金”的文章。经过反复研究,村“两委”班子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引导承包土地的农民与有实力、有技术的外资企业签订长期土地租赁合同,变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统一集约经营,探索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对外开放之路。

为稳妥走好第一步,村“两委”决定拿效益不好的1500亩老梨园做试点,经多方联系,1997年引进新加坡客商整体租赁开发。当年,村集体收入增加到150万元,300名务工村民每年增收160多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试点的成功让濯村群众看到了农业规模经营的美好前景。仅用一天时间,所有村民就签订了合同,把世代耕作的土地全部交给村里整体招商管理。目前,村里8300亩土地全部实现了流转,共引进美国、新加坡、智利等6家外资企业经营管理,总投资10.76亿元,兴建起大梨、葡萄、花卉、苗木等果品园林基地。村集体每年创收600多万元,1300余名村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年增加工资性收入4000多万元,综合经济效益是过去的10多倍。濯村人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学到了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综合素质得到了新的提升;濯村也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出口海外,拥有了更高的国际知名度,迈出了开放发展的坚实步伐。“发展再上新台阶,产业必须再升级”———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多元发展搞活旅游。农业规模经营的成功探索,让濯村人彻底解放了思想。进入新世纪,他们在巩固发展农业的同时,及时把工作重心调整到二、三产业上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村里陆续投资1000余万元,规划建成了占地70万平方米的莱阳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先后引进了泰康食品、新龙海调理食品等16家企业,涉及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装鞋帽等8个行业领域,吸纳劳动力3000多名,年增加劳务收入近亿元,村民们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村里鼓励村民积极创业。目前,全村个体工商户达180户,10户中就有1户搞经营,发展起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粮食仓储、餐饮服务等项目120余个,个体经济年产值1.2亿元,形成客商创大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氛围。

生态美是濯村人引以为傲的靓丽名片。随着村庄生态环境的持续美化,濯村又把“美丽环境变成美丽经济”作为振兴发展的新路径,将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濯村引进了占地460亩地、投资1.2亿元的中国北方植物园,种植了1200多种植物,面向社会开放,并成为山东农大、青岛农大的实践基地。从2015年开始,濯村整合10万株樱花、60万株蝴蝶兰、3000亩苗木等资源,聚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濯村”樱花文化旅游节,动员全村群众搞农家乐、卖土特产、上游乐设施、组织文艺表演,至今已连续举办4届,累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高峰时日接待量达8万多人次,培育起一条以樱花游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仅门票一项每年能增加300多万元的可观收入。目前,村里正与中国电建集团、中青旅集团等央企开展洽谈合作,计划整合周边10个村庄、五龙河资源以及鲁花集团创业文化,投资100亿元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田园文旅小镇。高云建说,“过去20多年濯村是在造环境、打基础,下一步我们要更好地对接资本、对接市场,濯村一定会越来越富、越来越美!”

福在文明:来濯村投资建设若是被偷一块砖我们愿意赔偿十万元

文明乡村,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美丽的环境、富足的钱包,如果没有文明的村风,幸福也无从谈起,这一点,高云建一早就想到了。无规矩不成方圆,濯村研究出台了《村规民约细则》,每家一册、妇孺皆知。村规民约不仅规定对破坏花草苗木者予以重罚,同时对家庭和睦、邻里相处、夫妻关系和赡养老人等进行了严格规范。村“两委”明确提出“规矩先从自己立”,凡是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带动村民涵养文明、向善向上。

起初,有的群众对《村规民约》不以为然,摘了街边的柿子,村里依据村规民约,对以身试“法”者坚决处罚,起到了震慑效应;有的对老人不孝顺,村里就让其在村大喇叭上进行检讨;有的在濯村大集上对来做买卖的外村人勒索,村里查实后敦促其向人家赔礼道歉,并责成给予双倍赔偿。同时,加强正向引导,开展“梨乡好人”评选、“好人线索”推荐,塑造“濯村好人”品牌,大张旗鼓奖励宣传“孝诚爱德”典型200余人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久而久之,濯村新风悄然形成,遵规守纪、文明有礼已内化为濯村人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曾经的混乱不堪,变为了文明有序。过去,濯村是个人口多、矛盾多、难管理的“问题村”,故意放火、小偷小摸、贴小字报、打架斗殴等情况时有发生,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不断,村民上访告状更是家常便饭。如今,诚信友善、互助互爱、尊老爱幼在村里蔚然成风,近10年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信访事件,路边烂漫的樱花没人随意去折,树上诱人的红石榴、金柿子没人私自去采,处处是平安祥和、温馨欢乐的景象,之前的罚款村里也予以全部退还。

现在,每逢果熟季节,除了自然掉落的,濯村街边树上的柿子和石榴一颗不少,游客看了都啧啧称赞。只要有外商来村考察,高云建都会底气十足地说:“来濯村投资建设若是被偷了一块砖,我们愿意赔偿十万元。”台商王秋林有一次春节返乡时忘了把濯村的家门锁上。一个月后他回到濯村,发现家中没少一件东西。直到今天,他们一家还保持着夏天不锁门窗的习惯。王秋林逢人就说:“我到过很多地方,治安像濯村这样好的,几乎没有。”很多客商就是从这类“小”事中,感受到濯村的美丽和濯村人的文明。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一位投资人准备到乳山买房,途经濯村时正是晚上,亮闪闪的路灯将濯村装扮得如童话城堡一样迷人,这位先生被吸引,找到在当地派出所工作的同学打听濯村。听说这里民风好、治安好,本已经被濯村的美丽打动的他当即决定在濯村买两套房子。装修时,为了“检验”濯村的治安,他始终没有锁门,大到装修材料、小到装修工具无一丢失,有了这番经历,他干脆将自己的厂子也迁到了濯村。“秩序井然重在治理有方,乡风文明贵在成风化人”,文明濯村,得益于村“两委”推行的网格管理———将村庄划分为16个区片,片长由村“两委”成员或党员担任,设置了绿化队、卫生队、治保队等多支管理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无死角服务。平时的卫生保洁一律由党员干部划片包干,带领群众打扫清理,村内大街小巷每天都保持得干净整洁,连一个烟蒂都看不到。

福在底气:我们以后的每一天只会越来越好

62岁的盖忠臣原本在家里养鸡,每天与1000多只鸡生活在一起,环境脏乱就不说了,最主要的还是整天提心吊胆,担心鸡生病、担心不生蛋、担心卖不出去、担心卖不上价格。村里进行改造后,盖忠臣主动放弃养鸡,到村里的食品厂上班。“以前养鸡起早贪黑还邋遢不说,最主要的是风险高,心里没底,经常成宿成宿睡不着觉,担老心思了,现在可不一样了,俺手里有工资卡,每个月旱涝保丰收,以前和孩子妈两个人一年能拿到六万多,现在我自己也能拿到五六万。”2002年,盖忠臣搬到了上下两层160平方米的大别墅,又在村里为在外当兵的儿子购置了一套别墅。“等转业就让孩子回村里,咱们村里这么好,干嘛还要去外面。”如今盖忠臣已经抱上了双胞胎孙子,小日子别提多美气了。

再好的日子,如果看不到明天啥样,也终究是没有底气、提心吊胆,而濯村家家户户都有底气:我们以后的每一天只会越来越好,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和好的“两委”班子。

作为村党委书记,高云建始终把“服务濯村、服务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上任伊始便狠抓村班子建设。他对村“两委”成员讲,村党员干部就是“服务员”,为村民服务是天职,村民有事来找,再难也要顶上去,否则就对不起党员的称号,对不住群众的信任。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凡事干在先、冲在前。经村委反复考察论证所作出的决策、推动的项目,搞一次成功一次。

由于群众真心拥戴、高度认可,高云建每次换届选举都是高票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20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动过,整个班子一直非常团结稳定,村党委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高云建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濯村由过去的贫穷落后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美丽小康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3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成为名副其实的“莱阳第一村”。

这样的变化是濯村人日积月累努力拼搏、找准路子久久为功奋斗实现的,是濯村人在高云建引领下,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逐步走出的一条党建强村、生态立村、改革活村、产业富村、文明兴村的振兴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盛世丹青·烟台海天画院作品选登

高翔海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借唐人诗句之意命名的烟台海天画院,名称契合了滨海城市特色。几年来,其秉持传承、创新...

莱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阳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濯村幸福故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