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阳新闻 > 正文

读者的好口碑,就是晚报的金杯

来源:烟台晚报 2017-08-29 10:40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盖鹏摄影报道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好口碑。创刊25年来,《烟台晚报》的全体员工一直在为了“百姓的好口碑”努力着。当一封封感谢信如雪片般飞来时,当一面面锦旗挂满晚报办公室的墙壁时,当“有困难,找晚报”的好口碑在烟台大街小巷广泛流传时,《烟台晚报》的好口碑在港城的每一个角落里开枝散叶。一面面锦旗,代表读者的感激之情2015年9月21日下午,家住青年路的王加翠女士冒雨来到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向晚报赠送了一面锦旗。这面锦旗的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王女士的前夫在几年前不幸病逝,她和女儿的户口一直在前夫那里。后来,王女士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母女俩决定把户口迁到丈夫那里。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给女儿改个名字。一年前,当他们带着孩子到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时,工作人员要求王女士出具孩子的出生证明。她回去找了很多天,也没有找到这份出生证明。再过一年,孩子就该上学了,但因为找不到这份出生证明,孩子不但无法改名,连户口也落不上,王女士焦急万分。无奈之下,向烟台晚报求助。徐鲲记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联系了公安局户籍科、毓璜顶医院等多个单位和部门,几经周折后,终于给孩子办好了出生证明,顺利落了户口,也改了新名字。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王女士找人做了一面锦旗,专程来到报社,将这面锦旗送给了烟台晚报编辑部。握着记者的手,王女士动情地说:“我们全家非常感谢烟台晚报,确实能为大家办实事,真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陪伴这面锦旗的,还有来自各县市区、各方市民的锦旗。“办报为民、功德无量”锦旗,来自牟平区莒格庄镇张皮村全体村民;“树敬老之风模范,促社会文明先锋”锦旗,来自莱阳市沐浴店敬老院;“济困助学,恩重如山”锦旗,则来自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这样的锦旗很多,每一面的背后,都诉说着晚报读者对晚报的深厚情谊……一本本剪报,体现浓浓晚报情烟台街、烟台影像、胶东筑谱、烟台轶事……关注美国、关注日本、关注朝鲜……多年来的剪报积累,每天两三个小时的分类剪辑、裱糊,走进热心读者孙强的办公室,仿佛身处一个分类清晰、内容详实的《烟台晚报》史料馆。“每一天的《烟台晚报》我都要认真看一遍,然后将有价值的报道剪下来,分类整理,晚上再裱糊成册。”晚报的忠实读者孙强向记者介绍,在他的身前,是他亲手整理的千余本晚报剪报专辑。孙强是《烟台晚报》的忠实读者,阅读晚报的时间他记得很清楚:“从1992年开始,伴着改革开放,烟台日报社创办《烟台晚报》。晚报的创刊,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潮,站在人民大众的角度反映社会焦点,文风活泛,形式灵活。自《烟台晚报》创刊的那天起,很快在烟台打开市场,家家户户踊跃订报。从那时候起,我就养成了阅读《烟台晚报》的习惯。”孙强坦言自己对烟台晚报有深厚的感情:“老读者离不开烟台晚报,所以不论多忙,只要具备可以读报的条件,我一定要读《烟台晚报》。”孙强说,通过《烟台晚报》,他也学习到了很多:“晚报让我更加认识、了解我所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创刊25年,晚报起到了宣传烟台、启迪市民、鼓舞未来的作用。”在烟台,像孙强这样的晚报热心读者还有很多:每次读者节都来到现场为晚报寄语的张景良,发动邻里街坊订阅晚报的“小巷总理”安立盛、收藏了每份报纸的“铁杆粉丝”吕国钧……正是有了每位读者这样的关注与提醒,才更加激励晚报人,始终践行“感恩读者,用心服务”的永恒承诺。一次次点赞,让“帮办”精神遍布港城在读者们的心中,《烟台晚报》不仅是伸张正义的喉舌,更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桥梁,尤其是“老于帮办”这个栏目,开设14年来为上万名读者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难题,收获了港城市民的无数点赞。

2003年1月,烟台晚报推出“老于帮办”栏目。栏目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14年来,“老于帮办”不负广大市民期望,围绕着“咨询、协调、出点子、解难题”等服务内容,耐心接受市民的咨询、倾诉和求助,为协调解决邻里纠纷、工资拖欠、外来子女上学、再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付出了极大心血和努力,在“老于”的帮助下,很多困扰市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老于”成了广大读者的贴心人,“有啥困难事,找老于帮办”已经成为许多烟台市民的口头禅。

从2003年到2017年,“老于帮办”共收到市民送来的锦旗、镜匾30多面,感谢信200多封。先后被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授予“烟台市学习雷锋志愿者先进集体”称号,在2007年“山东省市地报第十四届好专版好专栏”评选中,“老于帮办”栏目荣获银奖。栏目主持人于松申记者被烟台市委宣传部和团市委授予“烟台市十大杰出志愿者”荣誉称号。

“老于帮办”创办之初,主要以“热线”方式接听读者电话,倾听市民呼声,帮助市民解决实际困难。从2006年起,“老于帮办”将每周一设为“读者接待日”,栏目记者专门在报社等候,接受市民来访。从2011年7月起,“老于帮办”栏目联手烟台日报传媒集团96110民意通呼叫中心,共同开展“老于帮办进社区”活动。每逢周日上午,“老于帮办”栏目记者、96110工作人员、律师、医生以及96110“城市服务联盟”会员单位代表走进各社区,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倾听市民的烦心事、困难事,并现场帮助大家解决难题。

2010年10月开始,“老于帮办”第一次正式大规模“扩军”,一时间,“人人都来当‘老于\’,老于帮办帮人人”更让老于帮办变成了“社会帮办”。14年来,“老于帮办”栏目平均每天受理帮办热线电话60人(次),为读者成功解决大小难题数万个,在读者中和社会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如今,“老于”已经从一种行为升级成了一种精神,用一次次帮助他人,传递着全国文明城市烟台的气质。

新闻推荐

中央环保督察组向烟台市转办第十四批32件信访件

本报讯8月25日下午,烟台市接到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的第十四批信访件,共计32件,其中来电举报7件,来信举报25件。第十四批转办烟台市的32件信访件,涉及11个县市区和1个部门(其中1件涉及1个县市区...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读者的好口碑,就是晚报的金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