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阳新闻 > 正文

下乡论辈分, 乡村记忆

来源:烟台晚报 2016-11-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于泽涛

1965年,我从芝罘区下乡到莱阳市赵家疃务农。半个多世纪以来,我的辈分经历了“街坊辈胡乱论”、“各亲各论”和“论资排辈”三个阶段。

辈分,是家族、亲戚和世交的世系次第的分别,是人类世代繁衍生息、按层次有序进行的排列和记录。古时候,我们的先人按姓氏聚族而居,同族存在血统关系,辈分世系层次分明,严格有序。大约从商周时期开始,出现了记载这种现象的文献———家谱。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按预定的某字做名字的一部分(即“字辈谱”),或者以某种偏旁作为某个辈分名字的成分。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即依氏族血统“论资排辈”,历朝历代,普遍如此。随着社会发展,聚族而居现象有了变化。而现在的城镇,相当部分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彼此没有氏族关系,一般按照年龄大小相称,是谓“街坊辈”。

我对这个“街坊辈”感同身受。当年刚下乡时,除了生活、劳动不习惯之外,称呼也是一个问题。那时,赵家疃有140户人家,十来个姓氏,其中以赵、林两姓最大,占全村总人口的76%,均有四辈人,两姓的尊长在全村的辈分最高。此村最早叫“凤栖里”,约为宋、金年代赵姓官吏的祖坟所在地,看墓人均姓赵。他们在此落户建村,繁衍生息,世世代代,按氏族论资排辈。以后,又有林、张、宋、王、姜、孙、李、生、程、鞠、牛、于等姓氏陆续落户于此,诸姓之间始以“街坊辈”相称,后虽经世交更迭,但各有血缘传承,辈分严明,称呼有序,约定俗成,沿袭至今。尤其春节拜年时,即使是耄耋老人,见了大自己两辈的8岁男童,也必须毕恭毕敬地问候“爷爷好”。而我初来乍到,如果也照搬当地的辈分规矩来称呼是不现实的。但是,若处理不当,势必引起矛盾。据传,以前曾有个别新来户,只因没有处理好与坐地户的辈分关系,闹了别扭,被指责为“没教养”,甚至影响了后代的婚姻。我不敢大意,在请教了德高望重的老队长———也是村里的老尊长后,我决定按年龄论“街坊辈”,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当年我22岁,与我年龄相仿的,就“称兄道弟”;与我父亲差不多大的,我就叫“大爷(伯)”或“叔叔”。这么称呼,一般出不了差错,也得到村人认可。那时,村里大人小孩都叫我“小于”,有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辈分也发生了变化。转折点是1971年秋我结婚后。因为妻子是那时村里尊长辈的某人妻妹,我自然就成了尊长辈的连襟,以前的“爷爷”,现在变成了“弟兄”,一下子长了两辈。刚开始,因转不过弯来,还差一点闹了笑话。1972年春节一大早,依规矩,我领着新媳妇到以前称之为“二爷”的新连襟(这时应称为“三哥”)家拜年。此刻,他家里炕上坐的、地下站的,满满一屋子人,多数是为了凑热闹,一是来瞧新媳妇,二是来听我和尊长家的人“改口”(即改辈分称呼)。一进门,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有点慌,习惯性地刚喊了一声:“二……”,“爷”字还没出口,便发觉不对,急忙住嘴,但还是晚了点,引起了一阵哄笑。我慌忙改口:“三……三哥好,三姐好!”接着,往常被我称为“叔叔”、“姑姑”的他们家几个子女,也在善意的笑声中以“姨姨”和“姨父”称呼我俩,向我们拜年问好。自此,我的辈分在村里也变成了尊长辈。

当然,也有一些村人仍按旧称相互往来。而今,我下乡到赵家疃已经51年了,由一个风华正茂的毛头小伙变成子孙满堂的古稀老叟,经历了“论资排辈”的过程,称呼也随之发生了演变。可是,有一些年龄比我大的老人或年龄相仿的村民,至今仍然叫我“小于”,我不仅无意纠之,反而有一种甜丝丝的怀旧感,好像又回到了刚下乡时的岁月!

新闻推荐

烟台市四典型入选“四个”候选名单, 网上投票活动已经同步启动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近日,在全国宣传推选2016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中,烟台市推荐的王建光、福山区“大爱福山志愿行”志愿服务项目、莱阳市“梨乡晚霞”老干部志愿服务队、芝罘区西...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下乡论辈分, 乡村记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