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姜春康通讯员修莉摄影报道)近日,海阳一名教师再次抵达西藏日喀则,正式开启了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他叫鲁旭,是海阳市第四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2016年报名参加第一批组团援藏,为期两年,2018年期满,申请并留任第二批组团援藏,为期三年。
接到援藏通知,毫不犹豫报名
鲁旭一直神往神圣的雪域高原,一直憧憬西藏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一直关注藏区的教育。2016年5月接到援藏通知后,鲁旭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怀着无限憧憬,带着“桃李满藏区”的梦想,来到了援藏目的地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日喀则作为祖国的西南边陲,美丽的地球第三极,我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两年多,早已爱上了这里!如果说对西藏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感情,我感觉自己已经是西藏的一分子,西藏是我的第二家乡。”谈到来西藏的初衷,鲁旭老师眼里闪烁着光芒,“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一直有一个‘桃李满藏区’的宏愿,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藏汉文化的传播者和民族团结的拥护者。”
为梦想付出艰辛,和家人视频是最幸福时刻
日喀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2016年8月,鲁旭初到日喀则,高原反应就给了他“当头一棒”,剧烈的头疼、恶心、胸闷,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在刚到日喀则的第一个周里,鲁旭在从学校到公寓不到2公里的路上,要下车吐3次。“对不起同学们,请容许老师喘几口气再接着讲。”初进课堂,这是鲁旭常说的一句话。加上干燥的高原气候,口鼻生烟,到日喀则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鲁旭瘦了将近30斤。“好在现在国家非常重视西部建设和发展,教学条件和内地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更好。从教学楼到操场,从教师配置到教师培训,国家都投入了很多精力、物力。
说起家人,鲁旭眼中闪现着泪花。2016年8月6日启程进藏的前一天,全家人都搬到了他的岳父母家,当时儿子不满5岁,妻子怀有6个月身孕,“我要感谢我的岳父母,他们年近70岁,还要帮我照顾妻儿。我要感谢妻子,她为了支持我进藏,办了停薪留职,两年多的时间她为家庭付出了太多。家业不能兼顾,忠孝不能两全,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在妻子临近生产的时候,学校领导坚持要求甚至命令鲁旭返回海阳照顾妻儿,他在儿子出生的头天晚上回了家。鲁旭对着襁褓中的儿子说:“你就叫‘鲁家诺’吧……”妻子泪眼婆娑,她何尝不理解丈夫对家庭的一份愧疚和承诺呢!
工作忙起来的时候不顾得想家想亲人,可一到逢年过节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鲁旭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翻看一家人团聚时的照片、老大的班级群……“我和妻子约好了,每天晚上6点我们开视频,每天这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一声“鲁爸爸”,让他舍不得西藏
来到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拿到手里的是不熟悉的教材,教学内容迥异,考试大纲悬殊,汉藏语言不通,对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鲁旭等援藏教师上课前期的备课工作是非常庞大和繁琐的。
但付出终有回报。两年的援藏教学,鲁旭获得了“日喀则市优秀援藏教师”“日喀则市赛课一等奖”“金牌班主任”“日喀则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2018年高考,鲁旭任教的宏志班有三个学生考入了自治区十佳。
学生们都亲昵地喊鲁旭“鲁爸爸”,殊不知这一“爱称”背后渗透着他多少的付出。课上他生动形象地讲好每节课;课下他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地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里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学生。
毕业典礼前,学生罗布扎西欣喜地跑到鲁旭办公室,“老师,学校安排我表演独唱,我唱你最喜欢的‘我的家乡在日喀则’吧!”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十分隆重地给鲁旭颁发了“终生班主任”勋章,在全班学生合唱“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声中,鲁旭哭得稀里哗啦,“遇到这样一群学生,我能不全身心投入去教他们吗?”
面对难舍深情,鲁旭常常思考他将拿什么来回赠眷恋着他的日喀则?继续留藏的念头在心头潜滋暗长。“第二批援藏2021年夏天结束,那时我可能更加不愿离开,如果有可能,我想一辈子留在西藏。即使回到家乡,我也会常常想起这里的故事和孩子。”
新闻推荐
全市千家登记备案“小饭桌”名单公布 家长发现“小饭桌”相关问题可拨打12345电话投诉举报
本报3月11日讯(记者李楠楠通讯员文小东石广胜)3月11日,记者从烟台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烟台...
海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阳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