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海阳新闻 > 正文

文化蝶变谱新篇

来源:莱芜日报 2015-07-28 14:48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1版)改则活,变则通。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莱芜市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积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单位内部劳动人事等制度改革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为自身发展激发新活力。

以体制改革作为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多年来,莱芜市一直把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建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市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工作组,牵头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各区、镇(街道)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运行科学的文化建设工作队伍,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13年以来,先后召开常委会、政府常务会9次,研究解决文化工作热点难点问题22个。

2014年,莱芜市制定了《莱芜市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等文件,明确文化建设、文化改革的中长期规划及重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工作机构,研究制定了《莱芜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分工方案,将83项改革任务逐项明确到相关部门单位,抓紧抓实,成效显著。

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目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组建完成,成立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改革后理顺了关系,优化了文化资源配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莱芜市文物局(莱芜市博物馆)建制规格由正科级调整为副处级,设立了莱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莱芜市文物局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健全完善了内部机构。莱芜市艺术馆更名为莱芜群众艺术馆。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市财政局设有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科,负责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市委宣传部设有文改办,负责文化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管理、宣传业务工作的指导、重大国有文化资产变动事项的审查,同时,文广新局在宣传部门的指导下,按照部门职责对所属企事业单位国有文化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初步形成了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

新闻媒体内部改革全面深化。莱芜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分别成立莱芜报业传媒集团、莱芜广电传媒集团,初步建立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相关体制机制,为集团今后的品牌塑造、营销推广奠定了基础。

老图书馆又重新开馆了

——— 群众得实惠的背后,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6月14日,市民李凤雷早早地赶到市图书馆新馆。“盼望了好多天了,终于开馆了,以后没事的时候领着孩子到这里坐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陶冶情操。”

市图书馆是莱芜市一家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国家一级图书馆,始建于1977年。一直以来,图书馆是市民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

2011年,市委、市政府投资8000余万元筹建新馆,新馆集报刊阅览、图书借阅、图书情报、科技与政务信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多媒体电子阅览等于一体,设计馆藏80万册,读者坐席1000余个,信息点900个。馆内不仅藏有丰富的图书报刊,还拥有大量的数字资源和相关的服务设施。馆内业务基本实现自动化管理,可向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信息检索、讲座等多类型、多层次的综合性服务。

着眼文化惠民和提高服务效能,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莱芜市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健全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幅度每年都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013年、2014年市级财政公共文化支出分别为5657万元和6903万元,年均增长27.67%,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12.34个百分点;2013年、2014年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59%、1.83%,均高于全省0.05个百分点。

效果显而易见———

市艺术馆、钢博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建成,进一步提升了莱芜市的城市文化品位。

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农村文化大院覆盖率达96%。

自2014年开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工程,组织开展千场文艺走基层活动,做到“一村一年一场戏”。

扶持发展农村庄户剧团120余家,为200个村居配备了便携式移动音响,扶持广场舞队伍800余支。对全市122家农家书屋实施数字化升级改造,安装卫星农家书屋22家,发放e播宝100台,向农家书屋集中配送出版物10万余册。

2013年开始,推出莱芜梆子演出卡,首创“百元钱看百场戏”活动。每周五、周六在莱芜梆子剧场举办莱芜梆子精品剧目展演活动,已演出150余场,观众达8000人次。

持续打造城乡公益活动品牌,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消夏文艺晚会、职工文艺汇演、莱芜梆子精品剧目展演、新创文艺作品展演等已形成规模、形成届次,每年在城乡举办各类大型公益文化活动600余场,观众达40万人次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累计为城乡群众举办公益演出1550场,送书画下乡5800多幅,送图书下乡13600册,组织庄户剧团展演680场,放映农村电影13000多场。

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丰富多彩。全市有100多件文艺作品获省以上奖励,莱芜梆子剧团连续10年夺得省“精品工程奖”,《儿行千里》在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后又斩获文华创作奖。今年创作编排现代戏《天唱》、合唱《陈毅将军到石湾》等文艺作品60余件。同时,成立莱芜文艺研究会,进一步推动全市文艺创作工作的开展。

红色资源焕发新气象

——— 资源盘活的背后改革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莱芜战役纪念馆,记者见到,鲁中抗日纪念厅改陈布展工程正在扎实推进。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施工队伍打破常规昼夜加班,力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并努力将纪念厅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安全工程。

近年来,莱芜市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依托闻名中外的莱芜战役,莱芜市对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改陈布展,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4A级旅游景区。同时,大力推进鲁中抗战纪念厅改陈布展工程,有效盘活文化旅游闲置资源。建成后,将成为莱芜市最具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仅仅是莱芜市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品牌的一个缩影。“要让文化产业成为支撑转调发展的有效手段。”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振兴提升动员大会,确定了包括文化旅游在内的十大产业,并从中筛选100家左右的骨干企业,对“十业百企”进行重点培育,推动产业强筋壮骨,提升支撑引领能力。

市委主要领导先后3次调研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指导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明确指出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这是一种决心,更是一种导向。

今天提前一步,未来更进一步。莱芜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意见》,启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指导。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大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莱芜文化产业园,九羊文化产业园,印刷文化产业园,文化旅游度假区。目前,全市已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0余个,其中省级4个。

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充分发掘莱芜市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嬴秦文化、“一鼓作气”文化品牌。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品,近年来先后形成了凤城街道西关村的锡雕、牛泉镇圣井村的燕子石、和庄镇平洲村的奇石、陈盘龙盘龙刀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文化产业品牌。

探索多元化投资途径。近年来,组织举办的嬴文化艺术节、钢博会、姜博会等节庆活动,都是由企业投资举办,莱芜美术馆由个人投资3000万元建成。在此基础上,自2008年起,专门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走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冠名、打造品牌”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企业上市、文化出口、文化消费、文化专利等各项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4.54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达2.23%。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创作生产及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明创建和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文化莱芜名片正在齐鲁大地冉冉升起。 

新闻推荐

在北埠社区,一条困扰居民十多年的臭水沟被“降服”晨练老人的眉头舒展了

□本报记者 鹿振林莱城区凤城街道北埠社区有一个小公园,公园里郁郁葱葱,凉风习习。这本是居民们健身消暑的好地方,却因一条臭水沟大煞风景。最近,晨练老人们的眉头舒展了,因为他们高兴地发...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化蝶变谱新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