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孝东
7月17日上午,家住莱城区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的刘恒红骑着电动车带着理发工具来到社区的老年公寓。她在朝阳小区经营着一家理发店,从2011年起,她每个月都要抽时间到戴花园社区给老年人理发,和老年人聊天。“他们上了年纪,行动不方便,我就上门给他们理发,他们就省事多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刘恒红说。除了社区平时组织的义务活动外,作为志愿者的她还经常到老年公寓和老年人谈心。在理发店,刘恒红遇到老年人前来理发都给他们优惠,遇到身体不好的,还主动上门服务。
刘恒红进入老年公寓后,正凑在一起聊天的老年人纷纷打招呼:“闺女啊,怎么又来理发啊,前两天不是刚理了啊?”88岁的谷清兰老人告诉记者:“我这个妹妹就是勤快,平时我们吃穿都不愁,就是愁走路。现在好了,不用出门就能理发。”受到这么好的照料,其他村居的人都非常羡慕,来自和庄镇的严秀英说:“我们在这里租房子已经有段时间了,他们村里的人对老人的照顾简直是无可挑剔。”为老人理发时,刘恒红不断与老人聊天,逗得老人笑声不止,刘恒红的脸上也挂着笑容。
除了上门为老年人理发,刘恒红还向下岗人员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服务。40多岁的王翠兰几年前下了岗,她找到刘恒红要学习理发,刘恒红毫不犹豫地将她留在店里,并教给她全部本领,后来王翠兰自己也开了个理发店。王翠兰说:“我们老板一直把帮助他人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我在理发店工作的日子里,从没有见到过她发脾气。”“为他人服务我感觉很快乐,也很充实,虽然要来回跑,有时候会耽误自己的生意,但只要能为老人和社区服务,被别人认可,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刘恒红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康与民8月21日上午8点30分,副市长丁习文准时来到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电话多不多?市民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刚一落座,丁习文就问工作人员。“平均每天电话30个左右。”正谈着,电...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