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子长新闻 > 正文

神秘面纱之下的钟山石窟

来源:西安日报 2016-07-12 19:16   https://www.yybnet.net/

佛坛上高大的石雕像

精致的石雕像,吸引了编辑、记者们的目光

6月19日,当全国50多家报纸的编辑、记者和作家来到子长县安定镇一座形似倒扣巨钟的山下,走进石窟,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这座石窟,比半个篮球场还大。站在里边会看到,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到处都布满了石雕佛像,犹如进入佛像的大千世界。佛像大的有三四米高,小的有巴掌大,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实属罕见。这群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的编辑、记者和作家们没有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会深藏着如此惊世骇俗的石窟。

■记者  金石  文/图  

昔日神秘的传说

对钟山石窟颇有研究的子长县政协主席杜建军被请出来解答编辑、记者、作家们的一系列疑问。

1988年,钟山石窟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延安地区继黄帝陵之后第二个国保单位。但是由于地偏址僻,学术研究滞后,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介绍资料,来了游客,主要靠讲些传说:动乱的年代,来了一帮人要破坏石窟,结果石窟前的秀延河发洪水,这帮人未能过去;后来又有人来破坏,石窟里钻出来一条大蛇,把这帮人吓跑了;再后来有人又持枪来破坏,结果枪走了火,伤了自己人。从此,再没有人敢来破坏了。

这类传说,其他任何一个庙都可能有,除了给钟山石窟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无法充分彰显钟山石窟特有的价值。

2006年,子长县提出发展红色旅游。杜建军为了给本县的旅游事业作点贡献,决定摸清钟山石窟的身世。

单窟石刻佛像密度大

三号窟为钟山石窟正殿,是大雄宝殿,也是钟山石窟保留最完整的一孔石窟,正中门洞上方篆刻有“万佛岩”三个大字。有关部门统计,三号窟里共有3000多尊大小不一的各种石雕佛像。但民间有关这些佛像名称的说法比较混乱。要搞清楚一个人的身世,必须先知道其姓甚名谁。杜建军通过查阅书籍、相关文章请教专家等得知,三号石窟正中佛坛上的三组14尊大型立体石雕造像,主像是并排的横三世佛:正中是中央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两边分别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均高3.54米。每尊主佛像与左右侍立的大弟子迦叶和二弟子阿难构成一组造像。佛坛两侧分别立有胁侍菩萨,均高2.3米。石窟四壁及挺立的八根石柱之上,佛像森列,有千手观音、18罗汉、小千佛等等石雕。这众多的佛像,形象逼真,编辑、记者们看得如痴如醉,有的盯着一尊佛像眼睛不眨,眼珠不动,久久呆立,像一尊雕像;有的随着不同佛像的喜怒哀乐而变化表情,似喜怒无常的儿童。

在研究过程中,杜建军利用各种机会游览了全国著名的石窟和寺院,他发现,钟山石窟三号窟石刻佛像数量之多、密度之大、种类之全、内容之丰富在全国单窟中绝无仅有。

在佛教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杜建军经不懈努力,初步摸清了钟山石窟的身世。

唐之后,进入北宋,佛教已不如隋唐时代弘盛,特别是宋徽宗崇尚道教,使佛教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宋代开窟极少,特别是以朝廷名义开的大型石窟非常罕见。偏居一隅的陕北,由于受中原政治影响较小,佛教活动一直兴盛不衰。

钟山石窟西二里处,隔河相望为宋朝时安定堡。北宋时期,西夏扯旗反宋。安定堡属边关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宋夏冲突的前沿,常年遭受战争纷扰,加上灾荒频繁,百姓生活贫苦,备受煎熬。人们厌恶战争,祈祷和平。为了摆脱痛苦,寻找庇护和寄托,北宋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安定堡信士铺开了钟山石窟主窟主体工程,初名“万菩萨堂”,并在窟顶刻铭以记其事。根据造像题记,四壁佛像系北宋末年靖康时期所凿。也就是说,建造这一石窟大约用了60年时间。此举在中外佛教史和佛教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选在钟山建石窟,本非临时起意。《明安定二守孙公重修万佛岩寺记》碑记中有关于石窟沿革的记载:“稽之勒石曰,晋太和、宋平治、元至元、国朝成化、嘉靖,历时五百年”。这说明晋太和年间,即公元366——370年,佛教就已传入陕北,钟山石窟开始建设。钟山脚下背风向阳,经数百年的祭祀活动和小型建窟尝试,人们发现这里岩石坚硬,整体结构良好,色泽和纹理适合雕像,是建大型石窟的理想之处。

中国最大的北宋石窟

钟山石窟三号窟内呈长方形,平顶,东西宽16.4米,南北深9.5米,高5.5米,面积225平方米,窟前壁有3座高3.5米、面阔2.6米的窟门,规模宏大且气势磅礴,像一座宫殿,因此又称石宫寺。窟内正中佛坛长11米、宽5.3米、高1.4米。坛基前后的8根方形石柱一米见方,连地接顶,系造窟时预留的支撑顶板的石柱。三号窟不仅大,而且塑像精致,质朴厚重,立体感强,人体比例适称,肌肉丰腴,更以轻薄的裙带、衣褶衬托增强相互间的和谐,使人物具有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杜建军认为这符合宋代佛像世俗化、写实成分增多的特征。许多专家看后惊叹不已:真了不起,这项工程技术难度太大,艺术水准太高。

“雕刻成像艺术,在宋代已臻完全成熟,而钟山石窟达到宋代石窟的最高境界和艺术水平,它用永久的造型,展示了中国人内在的精神和理想的美,魅力无穷。”杜建军赞叹。他通过与外地石窟比较得出结论:钟山石窟是我国现存北宋石窟中最大的一座,填补了晚唐至宋佛教由盛到衰、大型造窟缺失的空白,树立了佛教石窟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具有不可替代性。

佛教研究中心

钟山石窟不光有石窟。编辑、记者们刚一下车,就被山门前俊雅精美、古香古色的石牌楼所吸引,争先恐后拍照。

杜建军根据文献记载得知,石窟小型维修是经常性的,随意性大,根据庙宇的损毁程度及时安排。大型的维修、重修,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5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重修支出的经费数额巨大,需要多年积累和僧众的四方化缘募捐。千年时光,钟山石窟进行过多次程度不同的修葺和扩建,形成大小18个石窟和众多古塔等建筑,成为以石雕为主体,具有石刻、泥塑、绘画、书法、彩绘、园林和古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复合体。碑记记载,石窟“丹素炫彩,金玉垂辉,佛光普照,僧众云集,阁楼峻丽,蔚为壮观”。钟山石窟兴盛时期“占地360垧,僧人500”,“北辖葭州(今佳县),南统骊山(今临潼),下院遍及四方”。钟山石窟在方圆数百里家喻户晓,常年香火不断。明清时期,钟山石窟在每年清明节和浴佛节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吸引了众多的信众。天长日久,两个节日演变为寺院周围以农贸物资交流为主的大型庙会。

有佛教人士参观后告诉杜建军,这个地方过去不光是座寺院,而且是一处佛教研究中心。

石窟规模世界罕见

敏锐的编辑、记者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个佛教圣地,竟然有道家、儒家人物的塑像。

杜建军解释,古代,钟山石窟所在地番汉杂居,外邦来人频繁,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草原文化、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点。钟山石窟在多方面表现了民族、宗教文化的融合,在石窟雕像人物中有番人形象的出现,把佛弟子迦叶塑造成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连钟山石窟寺院的住持都曾是外番人。石牌坊背面额顶镶一个横匾,有“三教圣人”四个大字。额枋雕刻的7个人物像中,不光有佛教人物,还有老子、孔子。山门上建有道教敬奉的三官楼。万佛岩的石崖上刻有道教专用词“洞天福地”四个大字。在主窟的外壁上,有明代万历年间精雕的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和清代雕刻的孔子造像。在主窟外壁还镌刻有不同年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因此钟山石窟不仅表现出了中国南北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又象征着中国与西方、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这使钟山石窟这一珍贵的艺术宝库更加丰富完整。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西北大学原校长张岂之教授考察钟山石窟后,在给国家有关部委提交的考察报告中庄重指出:钟山石窟是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不在莫高窟、龙门、云冈石窟之下。

神秘的力量

杜建军原想有半年时间,资料就能收集齐全,结果这一研究就是7年。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吕建福教授看了他写的书后称赞,不久的将来,钟山石窟研究之风,借此而兴!其书也必定推动当地乃至陕北地区传统文化圣地的旅游事业。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侯军说,有了杜建军主席的这本书,钟山石窟就有了可以介绍的历史文化了。

杜建军很谦虚,一再说自己是个外行,敢研究钟山石窟,全凭有5名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他还强调,对钟山石窟的评价不要过度,绝不是说得越大越好。

陕西有大量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但陕西人在宣传上非常谨慎,不愿为一时之利说过头话,把诚信看得比什么都重,宁肯说不到,绝不过分包装。因此,陕西的文物就像钟山石窟三号窟,一般门面不大,在外边看着不起眼,然而里边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有作家问,当地有关钟山石窟的传说,是否说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保护着石窟。

这一话题,立即引起热烈的讨论。

杜建军回答,虽然这些传说可能来自真实故事,但那都是巧合。

有记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传说,是人们为了保护石窟,阻止破坏,并非真有神力。如果真有保护石窟的神秘力量,石窟在历史上就不需要50年一维修,也不会出现许多石窟被破坏的情况。如果非要说有某种神秘的力量,那就是人们千百年以来坚持不懈追求和平、和睦、和谐和幸福的力量。人们建钟山石窟、坚持50年一修、石窟文化融合现象等等,实际上都反映了人们的这种追求。当地发展旅游事业、杜建军研究钟山石窟,也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的这种需求。

与25年前本报记者第一次来此采访相比,钟山一改昔日黄土高坡的凄凉,裹上了淡淡的绿装,山下石窟也得到妥善保护,建了大量保护石窟的建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钟山石窟,不仅仅让编辑、记者们欣赏到精美的千年石雕艺术,还通过自己的身世,表达了更多更深刻的东西。

新闻推荐

清明刚过乍暖还寒走进子长县杨家园则镇杏家湾村的温室

清明刚过,乍暖还寒,走进子长县杨家园则镇杏家湾村的温室大棚里,却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藤蔓上正在生长着的甜瓜翠绿欲滴,棚内瓜香四溢,长势喜人。“今年的温室甜瓜品质好,上市早,一上市就供不应求,我...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神秘面纱之下的钟山石窟)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