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子长新闻 > 正文

扶贫花开幸福来

来源:延安日报 2012-02-22 20:53   https://www.yybnet.net/

走进全省扶贫开发重点示范村子长县余家坪乡新寨河村,映入眼帘的是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景象:一排排青砖灰瓦的窑洞,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村道,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一张张淳朴幸福的笑脸……昔日的穷山村因扶贫开发,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村上的路平了,水通了,产业发展了,村容村貌大变样,群众的腰包也渐鼓了,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滋润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个个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有甜头,日子有奔头。这是子长县扶贫开发成果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

时代改变着子长,子长追赶着时代。面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子长县委、县政府立足国定贫困县的基本县情,创新工作思路,整合扶贫资源,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新方法,将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以实施扶贫移民搬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贫困户增收、“雨露计划”培训、社会扶贫工程为重点,围绕提高发展能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携手推进,坚持不懈地抓好扶贫开发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夯实民生基础,在全县形成了以大扶贫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格局,使一批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冲出了贫困的“沼泽地”。

数据显示:2011年该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60万元,启动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村4个,实施白于山区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7个,搬迁1004户3960人,新安排实施互助资金项目村2个,完成了600人的“雨露计划”培训和1860人的实用技术培训,扶持16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资助贫困大学生54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7元,实施低收入人口扶贫8200人。这一组组鲜跳动活的数字,形象地反映了子长县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迁”出来的幸福生活

子长县地处陕北白于山区,自然条件较差,贫困人口量大面广,为国家级扶贫重点县。曾几何时,山区的农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更有一些人守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穷窝窝”的观念不肯搬迁。大山是山里人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却也阻断了致富的道路。县上的决策者深知,治穷要断根,只有搬出深山,村民们彻底脱贫才有希望。该县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证明:移民搬迁,是迅速解决贫困群众脱

贫的一剂“良方妙药”。

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坚定不移地把移民搬迁作为山区农民群众脱贫和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移民搬迁工作机制,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保障有力的移民搬迁之路。为确保移民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县始终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为主攻目标,循序渐进,采取“三步走”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向群众宣传移民搬迁优惠政策和移民新村致富典型,增强群众的信心。二是用事实说话,让工程吸引移民搬迁。各移民点工程上马后,组织山区群众到工程现场实地参观,当群众看到这里有水、有电、有路、有学校、有发展的情况后,心里就踏实了许多。三是用政策扶持。县制上定了扶贫移民相关政策和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靠政策调动了群众搬迁的积极性。根据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总体规划,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扶贫搬迁、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四位一体”的思路,制定了《子长县移民搬迁工作实施方案(2011年-2020年)》及扶贫移民搬迁实施办法。去年,启动实施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1004户3960人,建设7个移民集中安置点,项目总投资12400万元。移民搬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为民理念,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了农村面貌。移民新村和城里的小区没什么区别,人们在新的居住环境中安居乐业,生活和美舒坦、创业更有劲头,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整合资源发挥“拳头”效应

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是提升扶贫整体效果的有效途径。子长县通过开展整村推进这一扶贫模式,着力改善重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将扶贫

开发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整合资源发挥拳头效应。”这是子长县在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上下的一招妙棋。在以往“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基础上,探索试行“先定菜谱,按谱成席”的资源整合模式,按照“政府统筹、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部门共建”的思路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坚持全县一盘棋,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拼盘开发,有效整合农村产业扶贫、村道通达通畅、人畜饮水等涉农项目,把各类资金作为“粘合剂”和“酵母”,各类涉农资金围绕扶贫开发有序“集结”,合力攻坚,形成“扶贫资金搭台,部门资金唱戏”的扶贫资金整合格局,使原本分散的资金形成了“拳头”效应,办成了许多以往想办但没钱办的大事。去年,该县启动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村4个,完成投资118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56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400万元,群众自筹220万元。项目的实施,使132户536人直接受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

贫困户发展产业“不差钱”

针对贫困农民生产资金匮乏,增产增收乏力的现状,子长县通过推行扶贫互助资金、投放扶贫贴息贷款、实施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等措施,有效破解了贫困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瓶颈,打造了一批产业基地,帮扶了一批产业能人,农民的收入开始呈现多元化,脱贫致富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踏实。

被广大农民群众称之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是由各级政府拿出资本金,吸引农民缴纳入会互助本金和社会各界的无偿捐款,为群众设的一个简便实用,民有、民管、民用的微型银行。互助资金项目启动以来,深受广大农民的信赖和欢迎。目前,该县已在36个村成立互助资金协会,吸收会员2205个,投入资金727.25万元。协会先后为会员发放互助资金1298人次,累计发放借款793.32万元,扶持发展产业户1105户,提高了贫困户互助互济、持续发展的

能力,增强了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扶贫贷款贴息工作是一项直接面向农村、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有效措施。子长县坚持把扶贫贷款贴息工作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的新机制、新办法,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本着“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努力提高扶贫贷款贴息的使用效益,做大了扶贫资金这块“蛋糕”,有效解决了财政扶贫资金不足这一制约扶贫效果体现的最大障碍,不少农民利用贴息贷款发展起了特色产业和短平快增收项目。去年,共投放扶贫贴息到户贷款808万元,其中种植业98万元,养殖业370万元,棚栽业290万元,发展二、三产业投放50万元,惠及全县13个乡镇101个村委会,使210户840人受益。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在产业,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子长县坚持以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为引领,转变扶贫方式,变“输血”为“造血”,着力在产业化扶贫和农户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并通过培育种养加工龙头企业和抓示范基地建设,带动贫困村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去年,该县争取到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80万元,结合“两项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科学制定贫困户发展产业扶持政策,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能致富的思路,确定实施160户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给农民脱贫致富装上了“助跑器”。

“鼓口袋”更“扶脑袋”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子长县把提高贫困群众的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战略任务,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原则,积级推动贫困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增强群众自身的造血机能,架起了脱贫致富的金桥。

结合“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该县广泛开展科技支农,送科技下乡活动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经常邀请市、县

农牧、畜牧、扶贫、农技等相关部门人员到各村,为农民群众宣传、讲解有关农业适用技术、疾病预防和有关法律法规,培养了一大批有技术、有专长的“明白人”。去年,以县职教中心为平台,对全县30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现已招聘上岗就业。对300名剩余劳动力进行了短期培训,并推荐安置就业。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依据产业发展基础现状,联合县畜牧局和蔬菜、薯业、蚕桑、果树、中药材开发中心等单位,采取召开培训会、现场培训等方式,分期分批对全县种养业发展大户和新培育产业农户进行了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5期,受训农民达1860人次,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这些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已成为子长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掌握了一技之长,是农民能够就业的先决条件。抓好了培训,相当于给农民发了“金刚钻”,让他们有底气去揽“瓷器活”。面对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缺乏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弱的现状,该县坚持把贫困劳动力培训与转移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依托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农技学校和劳务部门建立的培训基地,免费对农村劳动力开展焊工、电工、钳工、司炉工、计算机、缝纫工、机车维修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培训,并紧盯发达地区劳务用工需求,大力开展“对接式”、“订单式”、“储备式”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越老越多的农村群众走出家门,靠本领闯天下,务上劳务经济这个“铁杆庄稼”。从卖力气吃饭到凭手艺挣钱,从盲目输出到劳务品牌化运作,全县劳务输出的人数连年递增,并逐渐形成了规模输出、素质输出和效益输出的良好态势,产生了许多“走出一个,带动一片”的好典型,成为全省劳务输出大县。

“穷在深山有远亲”

常言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而子长县南沟岔镇双牛湾村的村民逢人便说,“别看我们村穷,我们大城

市里也有亲戚,省教育厅的领导和干部职工都是我们的贴心人。”平时,村里有什么难事,大家总爱找扶贫干部说说;家中有什么喜事,总爱请扶贫干部前来分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呵”,如今在子长乡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温情场面。

“动真情、结对子、攀穷亲”,省、市、县、乡各挂钩部门、企业及各级干部职工纷纷深入扶贫点,与群众一道群策群力,理思路、谋发展、定项目,送资金、送物资、送技术,尽自己最大能力,切实解决贫困山村吃水、用电、行路、上学、就业、看病等难题,为帮扶村办实事、办好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子长县很大的帮助和支持,着力扶持“亲家”走出贫困,使政府扶贫与社会帮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场场合力攻坚,一次次倾力扶持,扶贫真情之花开遍秀延河畔。

如果把扶贫比成一座山,千千万万扶贫人就是支撑起山底的岩石;如果把扶贫比作一条河,前赴后继的扶贫人就是一朵朵汇成洪流的浪花。这里没有光环和荣耀,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很难显示政绩,但他们义无反顾地来了。由省教育厅牵头的延安大学等8个省级“两联一包”包扶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资金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着力提高贫困群体的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去年,共向帮扶村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2万元,新修乡村道路1.5公里,维修乡村道路6.6公里,补修溢洪道2处,维修村活动阵地4处,培训160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0名,劳务输出35人。在“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和“百村千户扶贫工程”中,省市确定的9个企业和30名县级领导、18个职能部门、县境内20户企业、32名乡镇主要领导在该县100个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去年共投入各类资金865万元,落实帮扶项目77个。一人出一把力,全社会共同参与,温暖的春天正悄悄向贫困群众走近。

春回大地人间暖,和风细雨润万家。子长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始终鼓荡着和煦的春风,洒满了温暖的阳光。沐浴着扶贫开发的煦暖阳光,伴随着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加快发展的壮丽乐章,子长县驶入了人心思进、共谋发展、同创和谐的快车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勇敢的子长人民凭借统筹城乡发展的机遇,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在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伟大征程上,昂首阔步,高歌前行,豪情满怀地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B⑧

——子长县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刘治安王海清记者强国峰

新闻推荐

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切实提高包扶低收入工作成效

本报讯(记者李瑞)3月26日,副市长杨霄带领市扶贫局、林业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子长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子长县高家河村调研包扶低收入村工作,与乡亲群众共同谋划致富增收大计。杨霄强...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王延兴同志逝世2012-03-28 20:43
评论:(扶贫花开幸福来)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