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镇崾子川村田园综合体七彩水稻图案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杨耀武 郭晓莉
8月2日,记者在志丹县永宁镇采访。
一进崾子川村,一大片黄绿红紫色彩相间的七彩水稻映入人们眼帘,100余亩的稻田中,巨大的毛主席头像和国旗图案特别醒目。络绎不绝的游客,挑选着最佳位置,纷纷拍照留念。
永宁镇借助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以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为重点,全面推进镇域旅游建设,全力打造“高颜值”大美永宁。其中,以崾子川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成为全镇乡村旅游的样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崾子川村村民别出心裁,以大地为画板,以七彩水稻为蓝图,用水稻种植出主席头像、国旗图形,表达出了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我是在抖音和快手上看见这个七彩水稻的,创意非常好。看了以后,感觉‘70周年’\‘毛主席八角帽’这几个图形效果逼真,形象生动,不自觉地生出一种爱祖国的豪情。”游客李梅边拍照边说。
“毛主席在保安县的八角帽头像,这是红都保安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也是最值得记忆的一张珍贵照片。”作为这片稻田的主人,志丹实验办主任、林投公司董事长牛怀富说道,“我们把这个搬到稻田,通过打造这个主题,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历史,形成一个唱国歌、迎国庆,与党同行、与国共荣,爱国爱民爱家乡的浓厚氛围。”
令牛怀富没有想到的是,图形出来后,很多游客来了以后把这个发成快手、抖音发到朋友圈以后,吸引了众多游客蜂拥而至,也给当地村民发展农家乐带来许多客流。
除了种植七彩水稻,崾子川村在突出“红色旅游”的同时,多类别推进,发展田园式乡村旅游,种植菊花300亩,芍药130亩,牡丹160亩,大樱桃12亩,建起了百亩荷塘,套养鱼虾蟹类,发展农家乐餐饮服务。
人们一路走来,浓浓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菊花、芍药、牡丹竞相开放、一路相伴;荷花池里花朵摇曳、清风徐徐、小船轻移;风车花海、国旗长廊,与古朴的村庄相映成趣,一步一景,景景不同,这里已成为周边县城人们消暑度假的好去处。
“听朋友介绍说这里风景不错,我就这带着家人来了。这边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风景独特、吃的也很有特色,回去以后我会再介绍给更多的朋友,建议他们来这里旅游。”游客高敏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莲两边开。永宁镇崾子川的百亩荷花池,将江南水乡的美景搬到了陕北小山村,不仅提高了村子的颜值,无形中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当地群众开启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村民田步孝与妻子刘玉英一直在村里务农,做着杀羊卖羊的生意。自去年村里建起了荷塘后,两口子就租了一个摊位,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面皮以及羊肉、羊杂碎,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每天从早忙到晚,虽然辛苦,但是值了。”刘玉英高兴地说。
为让群众在乡村旅游业中见到真正的实惠,崾子川村党支部提前三个月免费组织村民先后赴袁家村、洛川以及吴起县南沟村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现在河堤小市经营农家乐的就有20多户。
“从2017年的人均收入1.2万元,到2018年的收入就到了2.4万元,村民收入多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崾子川村党支部书记曹亚宁说,现在村上停车场日均收入200元,加上在陕果务工和农耕堂务工,目前村集体经济达到5.8万元。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崾子川村实现了家家有股份、户户有分红、人人有收益,2018年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90万余元,今年预计达到200万元,户均增长2万元以上。就业渠道的增多,经济效益的增长,让村容村貌、村风民风也发生了极大转变,昔日这个寂寂无闻的小山村正在发生美丽蝶变。
“做生意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学习文化的人多了、打架吵嘴的人少了,学习法律知识的人多了、搞违法乱纪的人少了,学习村规民约的人多了、喝酒赌博的人少了。村民的素质整体提高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老支书双加英说道。
近年来,永宁镇坚持高标准建设,多类别推进,多方位规划,大力发展体验式、田园式、村落式乡村旅游,建立以村为单位,以村集体为中心,联合有经营实体的村名,整合当地自然资源、名俗资源和物产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客源调度,实施主题定位,形象推广,市场营销,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实现村庄美、产业兴、环境优、农民富的目标,2018年被评为“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
“通过返乡创业,引进家庭农场、产业大户,打造升级版的田园综合体;挖掘陕北文化,打造陕北民宿,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永宁镇党委书记李峰说道。
新闻推荐
村里有个“解大脚” 记志丹县顺宁镇石家山村苹果产业大户解开莲
●解开莲为村民介绍果园管理技术本报记者雷荣通讯员李玉梅沙江7月25日,记者来到了志丹县顺宁镇顺宁行政村石家山村采...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