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为刘志丹烈士陵园内的刘志丹雕像(8月8日摄);右图为子长烈士纪念馆内的谢子长雕像(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中央红军长征至甘肃哈达铺时,因偶获报纸得悉陕北有革命根据地,于是决定了红军结束长征的落脚点。
此时在陕北,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建立的陕甘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留下的唯一连片苏区,为后来成为中国红色革命大本营打下坚实基础。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优秀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走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把军事运动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实行武装割据,使南梁、照金、陕北三个苏区互为犄角,让红军有了回旋余地。”从事编研工作的陕西省档案局干部王展志说。
“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他青天。”在谢子长故居,记者见到这样一副对联。
谢子长后人、陕西省委巡视组组长谢京帅对记者说,作为陕北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谢子长有着鲜明的为民情怀。看见老乡家没有铺盖,他会把自己的被子送来;战友负伤后,谢子长会脱下皮衣为战友盖上,自己披个麻布袋在窑洞口放哨。他疗伤期间,群众送来一篮鸡蛋,他只留一个;送来一袋面,只留一勺。因为为民请命、爱民如子的情怀,他在陕北被称为“谢青天”。
“凡是爱国的,他都团结。”刘志丹的女婿张光说。张光不到18岁就参加革命,作为记者常常深入前线采访。他告诉记者,刘志丹心怀民族大义,注意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事事以革命大局为重。
“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下,刘志丹是位“现代侠盗罗宾汉”。陕北人民对他的敬爱之情尽现于一首首民歌中:“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谢子长在征战中多次负伤,终因伤病恶化,于1935年2月21日病逝,时年38岁。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在1936年4月的三交镇战斗中,不幸左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毛泽东专门为他题写碑文,并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刘志丹烈士牺牲后,毛泽东闻听噩耗,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为纪念刘志丹、谢子长对中国革命的杰出贡献,中央决定将刘志丹的家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并分别建立了烈士陵园。
“不能忘本,不能吃老本。”谢京帅表示,不忘本就是坚守初心,共产党不论何时,都要为人民谋幸福;不吃老本就是不能躺在历史功劳簿上固步自封,要继续前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华社西安8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近日,延安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科技馆和志丹县科协联合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大篷车服务活动。活动中,科普服务队队员走进...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