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树峰
“我是1976年当上村支书的,因为年龄的问题,今年3月份退下来了。以后村子就交给年轻人啦!”60多岁的老支书王志昌稍显不舍地对记者说。自1976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至今已经有43个年头。期间,他连续当选三届县党代表、两届县人大代表,先后被志丹县委、县政府评选为志丹县先进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王志昌当选村支部书记不久,农村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大锅饭”被打破了,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的土地,村民们干劲十足。可是,粮食丰收了,卖粮却成了一件难事。志丹县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很多村庄都在半山坡上,出路很困难。
“用牲口一次能拉一二百斤,用车拉就能拉千八百斤。”1984年,王志昌自己出了1300元,并且负责管饭,找了说书人戚义诊和他的3个徒弟,历时40多天用镢头人工修出了2.5公里的一条小车可以行驶的土路,路修开后,村民们用架车一拉,就可以往外卖粮了。
村民高社生有三个小孩,妻子得了白内障,2000年就失明了,主要劳力就他一个,日子过得十分清贫。王志昌找到高社生说,你现在家里情况不好,方方面面都要用钱,你养些羊有个固定收入应该能缓解一下。高社生说自己没钱,没法养。王志昌就给他赊了一群羊,等啥时候高社生有钱了再还。
“支书看到我家庭困难后,给我赊了140多只羊,我用了10多年才还完了买羊的钱。”那些年,家里的生活、孩子上学都是靠这些羊来维持,高社生非常感谢老支书对自己一家人的帮助。今年6月5日,高社生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他说多亏了老支书对自己的帮扶、引领,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
那些年,王志昌卖过羊绒、羊粪,走南闯北,宁夏、河北、山东等地都有他的身影。村民们的羊毛、羊粪由他统一按市场价收购,再卖到外地,帮了大家不少忙。
温饱解决了,还要让大家富起来
2000年,王志昌在去洛川、旬邑卖羊粪的时候发现,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得很好。“我算了一下,我们坡地种玉米遇到风调雨顺丰收了,一亩地收成也不超过500斤,全部卖出去也不过500块钱。一亩地可以种33棵果树,一亩地套上1万多个袋子,管理好的话一亩地就能卖1万多块。”一圈看下来,王治昌有了自己的想法。
回村后,他经过考察认定永宁镇发展苹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便着手开始发展苹果产业。经过他的宣传动员,全村一下子就种了1050亩果树。“以前种地最起码当年就有收益,种苹果五年后才开始挂果,这五年之内拿什么生活?大家都拿不定主意,老支书多次发动,带头表态种植,大家想着,老支书能干、敢干,那就一定错不了,种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高了。”村民曹志宏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激动不已。
因为不懂管理,第二年春季八成的果树死了,大伙的积极性一下子受到挫伤。后来又遇到了病虫害等问题,一些村民打算放弃了。为了让村民能够继续发展苹果,王志昌自掏腰包,雇车组织大家去洛川、宝塔区等地考察、学习果树种植和果园管护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2015年,贺老庄村的果园开始挂果,而产出的苹果该如何销售又成了村民们面临的难题。为此,王志昌四处奔波联系果商,由于果园刚开始挂果产量不高,果商觉得没有利润都不来收苹果。他告诉果商:“我给你提供一切方便,饭给你管上,所有的费用也算我的,就算是帮忙也要把村民的苹果给我收了。”果商最终答应上门来收苹果。2015年,全村苹果全部销售一空,村民们第一次尝到了发展苹果的甜头。
“如果没有老支书当初带领大家发展苹果,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我现在有13亩苹果,去年收入3万多元。”曹志宏笑着说。
反映群众呼声是人大代表的责任
作为志丹县十八届人大代表和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志昌从来没有缺席过人大召开的相关会议,审议报告时他积极发言,人代会上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永宁镇是志丹县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人口居住比较分散,永宁中学未撤之前,永宁镇、旦八镇以及甘泉的下寺湾和桥镇的不少孩子们都在这就读。学校撤了之后,永宁的许多学生和家长反映到县城上学不便,“每一周学校放学了,孩子们都必须各回各家。从志丹县坐车到永宁车费是20块,去上学又是20块钱,来回就是40块。班车到了前广场车站,还得坐公交去学校,来回折腾很麻烦。”在2017年志丹县人代会上,他提出恢复永宁中学的建议。志丹县教育局已经明确答复,打算不久后就恢复这所学校。
王志昌说,下一步他打算就苹果管理和投资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县上加大这两方面的扶持力度,让志丹县的苹果品质更高,卖得更好。
新闻推荐
昨日,吴潇走进饰品店触摸各种商品,脸上挂着笑容华商报记者强军摄吴潇是2017年陕西省唯一一名使用盲文试卷的考生,在去年的高...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