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投巨资先后启动并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志丹县林业生态建设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关注。然而,在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但目前病虫害给森林带来的灾害已远远大于森林火灾,为进一步保护好森林资源,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就搞好志丹县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谈几点粗浅认识,以作交流。
防治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为目标;因此预防是病虫防治的中心,也是重点。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要以林业防治技术措施为基础,以森林植物检疫为重要手段,
以生物治理为重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害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因素,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首先要加强监测预报:监测预报是森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适时通报。从加强各乡镇各林场护林员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教育入手,结合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群众性测报网,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其次要抓好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能把单纯林逐步建设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形成多样森林体系。采用适当的人工促进或改造措施,护繁结合,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
再次要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最后是抓好森林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充分利用病虫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以预防为主,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地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把病虫控制在危害轻度之下,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恢复林木植被的目的。
首先森林病虫害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在于掌握害虫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具体掌握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进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制定防治方案和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需通过实地调查病虫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并做好技术分析。
其次防治方法和确定防治时间:经济有效地选择防治方法,应在熟悉掌握《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及调查资料的基础
上,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特征及症状,正确鉴定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确定有利时机进行防治,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再次是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技术等新技术进行治理称为物理机械治理。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对一些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林业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最后化学农药治理法:农药治理能迅速抑制或杀灭爆发性的多种病虫害,受地区、季节影响不大,可在害虫的各个发育阶段应用,具有较好的治理工效。但不同农药有不同特性,选择用药时应先熟悉农药的种类、性能及对病虫的作用,达到合理用药。农药对环境污染较大,容易影响人畜以及生态安全,使用过程中应熟悉掌握运用技术和加强药物管理,并避免大量使用。 (作者单位:志丹县森防站)
新闻推荐
农本报讯(王琴刘莹)在第二十一届杨凌高会上,志丹县展区的苹果脆片吸引了无数客商及群众前来品尝,可谓火爆异常,赚足风头。同时,该县政府也成功与陕西延安万泉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苹果脆片加工项目...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