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成了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主题。
一、由理论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实践、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新人才的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棒,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由传统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重视考试的选择功能,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等。为此,有必要加大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纠正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
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空间。
三、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现在,教育界有一种说法“课外抓能力、课内抓知识,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要实现转变,就必须在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等根本问题上彻底转变传统的意识,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适应世界经济知识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之,只有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才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使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和未来知识密集型劳动者,素质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它的自身价值。
志丹县教育局教研室 马淑艳
新闻推荐
本报讯(姬燕妮)7月15日,炎炎烈日下,志丹县永宁采油厂780井场院子内外挤满了围观的村民与石油工人。在庄严的国徽下,志丹法院刑庭临时搭建的庭审现场正在开庭审理一起盗窃石油的案件,案发地群众20余人及...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