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体验法、表扬鼓励法、角色扮演法这些备受幼教们青睐的传统教育法在幼儿教育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由于这些方法本身存在的对抗性和条件设限等特点所导致受教育孩子创新性发展受到限制的缺点常常被幼教工作者们所忽视。我认为如果能够辅助以暗示教育法,就能够规避传统教育法的缺陷,保护幼儿将来的发展潜能。
暗示教育法是指幼儿教师在不对抗的条件下,通过含蓄、间接的方法对幼儿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他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者接受信息的一种方法。暗示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割裂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直接交流的链条,
而通过环境这个媒介和教育者进行不间断地交流。所以受教育者接受信息时是主动的,无需逻辑论证,可以做到无条件的全盘接受。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暗示教育法之所以没有像正面教育方法那样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推崇,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方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对儿童的心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怀着对幼教事业的无比热情和满腔挚爱,以平视的角度,掌握暗示教育法的基本规律,对孩子进行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一、巧妙运用语言进行暗示教育。语言是幼儿教师和孩子沟通的最基本手段。幼儿教师如果能够巧妙运用语言就可以激发孩子潜在的从众心理。比如,我所在的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叫毛毛,生性活泼好动。在一个特别冷的早晨,他为了博得同学们欢呼声脱掉了上衣在教室里玩耍。任凭保育员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上课后,我没有声色俱厉地申斥毛毛,而是有意识地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小熊猫为什么生
病了》的童话故事。故事讲完后,我注意毛毛受到小熊行为的暗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穿上了衣服。通过这件小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暗示教育法的神奇魅力。
第二、通过行为完成暗示教育。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通过行为语言把自己的意图、愿望表露出来,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比如老师上课的站姿、坐姿、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眼睛的神态等这些饱含情感的行为都能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
总之,暗示教育法是幼儿教育的一种系统方法论,体现在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并适当运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志丹县永宁镇中心幼儿园 王殿琴
新闻推荐
英语词汇多,记忆比较难,学生容易进入误区,背一些偏难生僻的单词。有的学生词汇量很大,但在口语交流、写作方面时,却不能很好的应用。目前常用的词汇学习法有词缀法、典型例句法、循环记忆法、扩大阅读...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