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媛
4月15日,刚下过雨,土壤墒情见好,备耕却多有不便。顺宁镇保娃沟门村农民王占彪着急万分,赶紧下田锄地。他告诉记者:“现在地里的墒情正好,抓紧耕种,年底能有个好收成!种玉米,县上还给补钱、补肥料,自己花不了多少钱的。”近期,像王占彪一样在田间抢抓时机种粮的农民不计其数。目前,该县已播种27万亩粮食,种植地膜玉米5万亩。
沿着保娃沟门村向北前行,一座座大棚、弓棚整齐地排列在公路两旁。白草台村村民任美雄正在忙着采摘西瓜,“一斤西瓜15元,一斤西甜瓜35元。”最近,瓜果价格一路高涨,让任美雄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介绍说:“我们用的大棚都是县上建好的,苗子也是免费提供的,平时还有技术员给我们指导,自己基本上不掏钱。只要肯吃苦,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
任美雄今年35岁,2004年开始种大棚。近几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30多个大棚,种植西甜瓜、西红柿、辣椒等反季节瓜果蔬菜,仅去年一年收入50多万元。作为村支
书,他还义务为村民当技术员,带领全村人发展大棚产业。如今,白草台村家家户户种大棚,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2400多元。在志丹县,还有很多像任美雄一样靠大棚产业发家致富的农民,看到大棚产业带来的巨大效益,更多农民开始积极投入到大棚生产中,大棚产业已成为志丹县川道农民致富的朝阳产业。今年,该县已完成弓棚育苗111万株,落实100座新建大棚地块,可供农民发展大棚产业。
苹果
开启山地农民致富路
4月20日,志丹县永宁镇高景礼正在果园里忙着给果树施肥。“先用水窖雨水把肥料化开,可以更好地发挥肥效。”这是技术员告诉他的“妙招”。他有36亩苹果园,“现在县上扶持政策好,免费提供果树苗,一亩果园给50元的管护费,幼园每亩补5公斤肥料,老园补25公斤,修水窖、架防雹网都给补助,还有技术员给我们培训。这几年苹果的行情不错,我的苹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果树管理的好坏与产量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提高果农管理水平,该县果业局组
织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中心社区、村组对果农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帮助果农解决技术难题。以标准化修剪、越冬保护、施肥覆膜等环节为幼园重点培训内容;以精细化修剪、病虫害防治、增施有机肥等环节为挂果园重点培训内容。还邀请专家采用现场示范讲解、集中指导等形式,为乡镇苹果产业重点村进行果园冬季修剪和春季管理技术培训。今年全县共开展乡村干部、果农培训75场次,其中,专家培训会22场次,重点村培训53场次。目前,该县苹果老园清园工作已全面完成,完成果园施肥20.15万亩,投入资金430余万;调运果苗4万余株,投入资金20余万元。
谷雨前后,红都大地上新栽植的各种苗木在春雨的浇灌下显得郁郁葱葱。志丹县永宁镇副镇长邢泽正忙着和农民们一起在山坡上挖鱼鳞条带。他高兴地说:“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中,种苗费比原来的高出了50元,村民们都叫好。造林不仅可以领到钱,
还可以把农民从低效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自己开启致富路,大家退耕还林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据了解,今年该镇共栽植常青树72万株,乡土树58万株。退耕还林任务5000亩,现已实施6500亩;补植补造任务2237.5亩,现已全部完成;去年不合格面积5095亩,现已补植补造5055亩。
据悉,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后,志丹县在市级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对超前实施面积和休耕地造林的粮食补助,按照生态林补助8年、经济林补助5年予以兑现,新造林种苗费由每亩补助50元提高到100元,提高了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截至4月12日,该县新一轮退耕地造林计划任务5万亩,已完成整地栽植3.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70%;已完成2013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完善面积31508.4亩,占需补植完善面积39385.5亩的80%。
与此同时,该县成立了工作督查队,巡回各乡镇进行督查,及时反馈工作动态,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督查队将适时在乡镇召开现场会、培训会,全面展示、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帮助工作进度缓慢的乡镇及时整改,使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落地有声。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求进,首先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自入春以来,志丹农村处处银犁如梭。广大群众抢抓土壤墒情的有利时机,储备农资、管理果园、植树绿化、新建大棚、翻耕播种,全县春季农业生产现场,处处留下了志丹农民辛苦劳作的身影。
大棚
带领川道农民致富的朝阳产业
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积极性
新闻推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在维护财经秩序,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规范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以规范审计程序为途径,科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准确查找问题,形成真...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