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业务骨干。近年来,志丹新修通村油路基本都是在原有砂石路的基础上改造完成的,排水设施不尽完善,加之县上又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雨季涵洞、边沟出水口易冲毁、坍塌。为切实解决农村公路排水问题,白玉明经过多番实地考察、研究,通过在涵洞、边沟出水口埋设PE管,将排水引致沟底或不易冲刷的地段,成功地解决了通村油路排水冲刷边坡、路基问题。从2009年至今,共埋设PE管60000米,投资1000万元左右,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全市开始推广。由于方法得当,近几年的水毁损失大幅降低,仅本次水毁损失就比毗邻县区少4000万元。
白玉明是党的一名好干部,对于父母他却心怀愧疚。由于连日强降雨,他父母的房屋面临垮塌的危险,母亲打电话让他赶紧回去看一看,他犹豫了一下,叫妻子过去帮忙,把这些繁重的责任交给了柔弱的妻子和年迈的老人。这个铮铮铁汉,抹了一把泪,继续投入到抢修道路的队伍中。
全县1045公里的农村公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白玉明的身影,他总是奋勇争先,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谈到未来,白玉明淡淡一笑,依然是那句话:“我也没什么大的希望,只要路通了就好!”G⑧
刘晓媛
夜深了,雨还在不停地下着。
7月15日晚,在志丹县王家湾至白沙川路段,黑夜中一群人正在忙着抢修被雨水冲断了的道路。人群中,一位满身是泥的中年人上衣和裤子全部湿透了,雨水和汗水混为一体,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他的手、脚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磨破了,血水混着雨水流下来,他好像没觉察到,还在不停地忙活着。
中年人叫白玉明,志丹县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
7月15日晚,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王家湾至白沙川路段涵洞侧墙垮塌,道路中断,情况十分危急。接到电话后,白玉明和站里职工立即前往查看情况。到达垮塌路段,白玉明赶紧指挥抢通道路,并亲自参与到抢险中,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7月份以来,志丹县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全县各条农村公路都不同程度受损,特别是通村油路损毁情况尤为严重,造成多条道路冲毁、挡墙倒塌、边坡塌方等灾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4000万元。
面对灾情,白玉明带领全站干部职工挺身而出,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在道路滑塌、泥石流中,用血肉之躯为人民打通了一条条
生命通道。7月3日晚,靖志路13K+300米处中断,白玉明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还没来得及换身干净的衣服,当即带领站里职工来到冲毁路段现场,连夜抢通道路。7月25日上午9时,界义路k0+200m处桥侧墙垮塌,导致道路中断。接到报告后,他迅速前往现场,与旦八镇、采油厂、当地村民迅速协调,立即开始打通便道,便道于下午6时抢通。这时泥水和着汗水在他脸上不停地流淌,过往司机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道:“这才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而此时,白玉明却倒在施工车上睡着了。是的,白玉明实在是太累了,这一个月来,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大雨天彻夜不眠排查、抢险,不下雨时短暂眯一会再巡查、组织开展道路抢修,有几次差点累倒了,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他说:“再苦再累没什么,只要路通了就好!”
“只要路通了就好!”正是这样一个朴实的信念支撑着白玉明日夜奋战在抢通农村公路的一线。
在白玉明的车背厢里,放着雨伞、雨披、铁锹等工具,路上遇到小的水毁,他就立即下车,与司机两人一起围拦水、补缺口、搬石块……司机默默地说:“我们的站长都成道工了,他太累了,看着都让人心疼!”一个月的时间
里他翻山越岭,马不停蹄地跑遍了管养的1045公里道路,查看山体裂缝情况及道路损毁情况,及时抢修道路。同时,白玉明还要求,站里的每一名职工都随时准备雨具、铁锹等工具,充分利用降雨的间隔时间,及时抢修路肩缺口、排水等“致命”的水毁,尽量将水毁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截至目前,抢修缺口100多处,减少水毁损失500万元。抢修过程中,时有公路周边群众阻挠现象,他总是苦口婆心地给群众讲政策、讲厉害关系,尽量将双方的矛盾合理化解。
在防汛期间,他每天天不亮就踏上工作的征程,晚上10点从抢修现场赶回来召开碰头会,总结当天工作情况,安排部署第二天工作任务。
“县乡道路中断不超过8小时,村组道路中断不超过12小时。”这是白玉明给站里职工定下抢修道路的铁的纪律。也正是这样铁的规定,使站里职工丝毫不敢松懈,始终全心投入工作在抢险的一线。截至目前,共清理塌方66900m,回填路肩缺口20900m,抢修边沟1065m,接通PE管1340m,其他抗洪抢险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当中。
白玉明不光是一名有远见、踏实肯干的领导干部,更是一名业务精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杜方远)近几年,志丹县不断拓展农村能源建设的空间,农村能源建设出现“五大转变”,随着农村能源的建设,农村的环境染污得到改善。一是沼气池建设向新农村、中心社区、菜农、果农、养畜大户转...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