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宜川新闻 > 正文

给分级诊疗插上爱的翅膀 延安第一医疗集团宜川分院周六专家团分级诊疗工作纪实

来源:延安日报 2018-07-20 15:54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李静 王莹

每到周六,宜川县人民医院门诊楼的楼道里都挤满了十里八乡前来就诊的患者,他们都在排队等候延大附院的专家看病。从2016年元月份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从未停止……

这支由15名副高以上人员组成的医疗服务团队,既有年近六旬的老专家、老主任,也有正值风华的青年才俊。他们常年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辗转于160多公里的市县之间,坐诊、查房、手术、讲课……把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亟须医疗服务的国家级贫困县区宜川,为无数基层患者解除病痛,让他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

宜川是黄河沿岸的国定贫困县。

正是因为贫困,宜川县医院医疗水平低下,医疗人才流失、断层。最困难的时候,住院病人不到二十人。而“到上级医院看病不便、看病花费大”等问题成了当地群众难言的苦楚。

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全县上下都在忧心焦虑。

为了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宜川县委、县政府积极想办法、谋出路。

顺应医疗改革潮流,2015年12月26日,在市委、市政府和延安大学的指导下,宜川县和延安第一医疗集团总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协商、签订了一体化管理协议。延大附院派出具有丰富管理和医疗经验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宜川县医院,共同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年轻有为的祁军利被委以重任,担任了院长职务。

如何解决人才的断层,尤其是骨干人员的缺乏、年轻人才梯队的培养?这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祁军利想到了邀请总院骨干专家来院定期坐诊这条新路子。

如何下沉医疗服务,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水平,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是延安医疗集团总医院院长李小龙想解决的问题。

一拍即合,李小龙当即表示:全力满足宜川分院对专家人才的需求,并支持总院各科室骨干专家在完成本科室工作任务的情况下积极参与。

消息一出,延大附院宜川籍专家首先响应。延大附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薛艺东、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涛、妇科二病区副主任薛艳霞、急诊科主任罗延宏、普外科二病区副主任袁江涛等纷纷报名。

一个回报家乡、服务父老乡亲的有情感、有温度的专家团队就这样诞生了。

牺牲休息时间,周六坐诊宜川分院……好消息很快传遍了宜川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

渐渐地,非宜川籍专家也加入到了这个爱心团队。

儿科二病区主任刘世平、眼科主任贺经、骨科主任刘志斌、心内科冠心病二病区主任王营忠、重症医学科主任白智远、肿瘤科二病区主任孙晓东、康复医学科主任景蓉、中医科主任刘运磊、骨科四病区副主任白立榜、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杨小岗……

一个由15人组成的学科齐全的周六专家团队就这样形成了。

把良好的服务送给基层患者

忙碌了一周,周末本是放松、休息,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日子。但每周五,专家团的成员在下班后,却匆匆乘车奔赴160公里外的宜川;周六,他们要坐诊、查房、手术指导、讲课……工作一点不比总院轻松。

薛艺东,延大附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研究生导师。从事神经内科工作已经23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美医者”。他第一个报名。第一次回到宜川坐诊一待就是半个月。“回报家乡是我最大的心愿!父老乡亲的信任是最大的动力。能让乡亲们摆脱病痛的折磨是我最大的欣慰。”每每说到参加专家团,他都禁不住激动。

县医院开办学术大讲堂,薛艺东第一个走上讲台为基层的同事们讲课。每个周六,他几乎是最忙碌的人。因为病人多,经常会错过饭点和休息时间。就诊病人平均每次门诊50人次,最多达125人次,帮扶的内二科,最多时住60个患者。

除了上门诊,薛艺东还现场教学,手把手教神经内科的大夫们系统查体、分析头颅CT结果、规范治疗流程、组织教学等等。在他的耐心帮助和悉心指导下,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快速增加,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为父老乡亲治病,再苦再累也愿意。”刘涛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他是延大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硕士点导师组组长,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获得者。坐门诊、查病房、做手术、培训讲课、听取患者陈述、仔细查体、向科室医护人员讲解治疗相关知识。

周六耳鼻喉科门诊量平均50人次、手术2~3台。忙的时候,他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结果是宜川县耳鼻喉科很快成长了起来,无数患者的病痛得到了解除……

医者仁心,用这四个字概括薛艳霞最恰当不过。从医25年来,对病人她总是满脸微笑、和蔼可亲;每份病历写得很详细,每种药物的用法说得清清楚楚。还留有电话、微信,尤其是对“功血、子宫肌瘤、内分泌病”的患者更是如此。

有天晚上两点多,她的电话急促地响起,“薛大夫,我妈是宫颈癌晚期的病人,刚才喝了农药,你说怎么办?”“催吐,赶快上医院洗胃。”

病人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家属感激不尽:“当时慌乱得没了主意,多亏了薛主任,挽回了母亲一条命。”

有一位患者,看完病离开,过了好一会儿,她又回来了,薛艳霞还以为药物吃法她没听懂,她支支吾吾的,最后红着脸,勉强开了口:“薛大夫,我带的钱……不够。”薛艳霞二话没说,掏出300元就给了她。

“两年多的帮扶工作,宜川人的善良和淳朴感染了我,也和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自己无形的财富。”说到帮扶,王营忠主任这样说。在他的帮扶指导下,宜川分院初步建立起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专家意见,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疗、连续诊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病人医疗负担的原则,使病人在集团总医院和县医院合理地流动起来。借助延大附院胸痛中心建设的东风,成功抢救了宜川急性心梗患者数十例,一次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延大附院儿科是一个工作强度相当大的科室,作为延大附院儿科二病区主任,刘世平的工作压力更大,但他依然加入了这个专家团队。

儿童疾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与冬季患儿数量急剧增多,每周六的门诊工作量达100人次以上。如此繁重的工作丝毫没让他退缩,教学查房,急危重症患者的会诊、抢救,指导开展新业务等,一项也没落下。

在宜川县医院“二甲复审”期间,罗延宏主任多次来到急诊科,进行了心肺复苏、呼吸机、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理论培训及操作指导,并对急救模拟演练的场景设计、技术环节、操作步骤、技术纠错等方面与急诊科同事们共同探讨,一起设计,反复修改,以期获得最佳的演练方案。与此同时,针对评审专家常见的提问问题进行了详细告知和点评,帮助急诊科在“二甲复审”中顺利通过。

“帮助县医院开展微创手术是我最大的心愿”,普外科副主任袁江涛回报家乡践行了他的诺言。无影灯下他耐心细致地指导,手把手地教会了腹腔镜的操作和治疗,使分院独立完成腹部微创手术的治疗,给宜川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技术团队。

分级诊疗“鲜花”灿烂绽放

组建第一医疗集团,开展分级诊疗,帮扶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水平,让广大基层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是一项利民、惠民医疗改革新举措。宜川县人民医院顺应这一改革潮流,在延大附院和宜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锐意开拓,积极进取,使这一改革举措开出了娇美的花朵。

从2016年1月以来,延大附院先后有15个专业的50余名专家深入宜川县医院定期帮扶指导,每周平均8个专业坐诊;累计接诊患者达48379人次;手术263例;教学查房110余次;协助开展了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术等新技术、新业务30余项。

在一批又一批专家的帮扶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县医院上下不懈的努力,该院的诊疗水平与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社会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不断提高,医院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出院患者、手术例数、业务收入、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均比2015年有大幅度提升;患者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平均住院费用、转诊率较2015年同比下降;管理水平、硬件建设、医疗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开创了全新局面。

该院先后荣获县级护理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市级护理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市级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市级医护综合技能竞赛三等奖、医院感染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医院建设先进单位”等十余个称号。

优秀的管理团队塑造出优秀的干部职工队伍。宜川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呵护您的健康,快乐我的人生”诺言,用仁心仁术为宜川的父老乡亲撑起了一片蓝天。

新闻推荐

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红船精神采访团”来延安采访采风

本报讯(记者孙文珍)6月27日至29日,由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施卫华带领的嘉兴日报“红船精神采访团”一行...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给分级诊疗插上爱的翅膀 延安第一医疗集团宜川分院周六专家团分级诊疗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