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钱不用投资,自己种下的玉米、洋芋做饲料,配种、防疫都不用管,这对我们贫困户来说真是件大好事。”在二八甲村的牛棚里,白风军搬起一袋饲料倒进牛槽,看着自家的牛不紧不慢地散步到牛槽前享用“午餐”,他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白风军的牛是从延川任柯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租回来代养的“夏洛莱”改良品种肉牛,在合作社配种后由贫困户自己养殖,等生了牛犊以后把成牛还回去,牛犊归贫困户所有。
“养上9到10个月就能下牛犊,合作社还能以市场价回收牛犊,一头牛犊能卖五六千块钱哩!”白风军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这笔零风险的“借鸡生蛋”生意让他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信心。“合作社还给这牛上了保险,牛要是病死了,不光不用我负担,人家还给2000块钱养牛劳务费,养牛没有一点风险。”
关庄镇副镇长张少阳介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由政府做担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提出申请,签订养殖扶贫合作协议,解决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带领一批50岁左右的贫困养殖户致富,也降低了规模养殖的资金压力和养殖风险,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下半年,镇上还准备兴建一批牛棚,带动更多贫困户搞养殖。
“贫困户的帽子我戴了两年了,该摘了。”白风军打算等过上几个月他的牛产了牛犊,还准备和合作社再续合同,通过租牛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 刘小艳 李江峰 通讯员 杜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维彬董甜甜记者高乐)一名具有吸毒史的的哥多次容留他人在其车内吸食毒品,自以为严密安全,最终还是东窗事发,受到法律的制裁。近日,延川县人民法院以容留他人吸毒罪依法判处被告人干某有...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