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强正在查看枣树生长情况
针对这些情况,他提出了几大解决措施。首先是发展适合本地栽植及具有市场前景的优良品种,采取以狗头枣、大木枣等具有市场和资源优势为主栽品种进行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开展苗木培育,培育出个大、质优、抗裂、抗病虫害、耐贮藏、市场潜力较大的鲜食、制干和兼用品种进行发展。
其次,对红枣进行无公害化发展。高永强认为,多年来,红枣生产是靠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使用化肥和农药,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特别是随着国际市场的日趋变化,对红枣的生产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进行‘绿色\’枣业的跨越式发展,多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来保证红枣产品质量和效益长生不衰”。
此外,他认为加强枣农技术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一批真正善经营、懂管理的技术队伍,是提高红枣产业化服务体系的根本保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红枣产量和质量,使红枣产业能真正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
红枣是延川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近些年延川形成“全县上下抓枣,干部人人懂枣,农民致富靠枣”的良好氛围,红枣经济效益节节攀高,而这些,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他就是延川县枣业局支部书记、林业高级工程师高永强。
高永强说,现在任何产业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管理,枣业发展也不例外。
因此,他按照“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枣园管理”的基本思路,确定了示范园管理要以“枣园整形工艺化、施肥防虫无害化、路水设施配套化、工程整地精细化”为目标,实施“四位”一体化生产模式,建立生态枣园。他认为,红枣种植要从苗木的品种、规格、育苗过程、栽植要求,枣园的产
前、产中、产后管理,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实行严格监管,统一技术服务,全面提高枣园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种植绿肥、养殖、建沼气,形成循环产业链,保证枣园施肥也能增加枣农的收入。
除此以外,他还以农村红枣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枣园土地流转步伐,提高枣园集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针对
出现的枣园失管、撂荒等问题,高永强倡议在延水关镇呼家原村的枣农成立“峰源红枣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和现金入股的形式,流转枣园1000亩,进行股份制经营管理,解决了枣园失管撂荒等问题,并在全县得到推广。目前已发展红枣专业合作社达50多个。同时,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人参与承包枣园,全面提高了枣园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对症下药不“含糊”
为了红枣产业的长足发展,高永强多次深入到红枣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枣农,发现了红枣产业面临的许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红枣被盲目引进发展,品种多而杂,严重影响到了枣果的产量和品质,使得红枣的质量差、经济效益低迷,有些枣农甚至萌生了放弃经营的念头。此外,缺乏当地优良红枣苗木、栽植方法失当、枣农小户经营投资能力低、红枣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也制约着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张春鸽 实习生 覃月美
新闻推荐
子长园区工人芦玉海管护出的无籽黄瓜记者杜方远李星棋县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一年来,带动全县流转土地3700亩用以发展现代农业,并先后在杨家园则镇、玉家湾镇、马家砭镇、余家坪镇、史家畔乡...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