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有多条坡路,但堂坡最为有名,城里人、乡里人不知者甚少,没有走过堂坡的人也寥寥无几,尽管这条坡又短又陡。
堂坡,顾名思义,应该是通往学堂的坡,因为坡上建有学堂,堂坡自然而得名。可令人不解的是,学堂的前身是文庙,那为什么不叫文坡,庙坡?据考证,坡上还曾建过县衙,那为什么不叫府坡、衙坡?有人说县衙有大堂,堂坡应由此而得名。如今坡上的个体户不知是因为无知,还是另有他意,门牌广告上把堂坡写成了“唐坡”,我想即就是写成“糖坡”,还是比不上“堂坡”的文而不俗,雅而不娇。
古往今来,堂坡上来来往往,走过无数行人,这条普通的山路也成为延川县城内人流量最多的一条路。老早以前的堂坡为碎石和石板铺成,无数双脚将路磨光磨亮,偶尔一块石板都能照出人影来。前几年县城改造,将碎石换成了块石,为了防滑打毛了石面,平缓了坡面,但我想,再过数年坡面又可能会光亮照人的。有人算过,每天过往堂坡的有2万多人次,每到上学、放学时,坡上人潮涌动,那真叫一个熙熙攘攘。遇到下雨天,无数把雨伞聚集堂坡,五颜六色,错落有致,真成了县城一道色彩亮丽的风景线。
走堂坡的人多是学生,还有居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爬山的,锻炼的,送孩子上学的。令人自豪的是,这条坡上走出了将军,走出了作家,走出了大师……也许当今的“习大大”也在堂坡上留下了脚印。在一个小小的县城,县处级干部就是最为耀眼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举家走这条路的就有三位,也许他们还真沾了堂坡的灵气。如今堂坡的顶端,住着县处级检察官,县处级中学校长,小学的校长也走成了县处级,县城内,除过县府,堂坡上成了高密度的县处级坡。谁也不敢断言,今后这条路上还会走出多少名人大师,达官贵人。
堂坡的出奇,在于行走和住在堂坡上的人安生。人来人往,人车混杂,而未发生一起重大事故,这在中国的交通史上应属十分罕见。堂坡上5所学校,师生过万人,而学校好像从未发生过不安全重大事故。有一年城关小学的一个孩子从三楼掉下,打了一个轱辘爬起来跑了,真真令人称奇。2011年秋季我调任堂坡上的单位教育局任职。2012年春季,单位的大门正中央顶梁上,燕子内外对称地垒了两个窝,引来许多路人和单位上人的好奇,但我心里暗暗想这是祥兆,农村人很有讲究,燕子到谁家垒窝,谁家定是安然人家。快三年了,教育系统几万人都十分安然。每当我进出大门,燕子“唧唧唧”地叫着,听着心里就十分舒坦。单位的对门楼上住着一位老人,听说上百岁了,我就更纳闷了,延川百岁老人能有几人?莫非这人声鼎沸的堂坡,还是一面长寿坡?!
我家的房子在堂坡上,房子旧了,朋友建议说卖了再别处另买一套,可我仔细一想,不能卖,我还准备退休后拉着孙子的小手走堂坡、讲堂坡的故事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高辉)向村民发放沼气补助款本是国家的一项惠农政策,谁知农技站站长竟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沼气补助款76017元。11月3日,延川县人民法院依法以贪污罪判处被告人杨志俊有期徒刑五年二个月;涉案赃款38...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