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延川新闻 > 正文

张伟延安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西北古城延安一部光照历史

来源:延安日报 2014-10-20 22:40   https://www.yybnet.net/

张伟

延安,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西北古城;

延安,一部光照历史、彪炳千秋的红色经典;延安,一个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税收:国家的血脉,发展的基石。1994年伴随着税制改革的大潮,延安市地方税务局在红色圣地应运而生。从谋篇布局中走过了突破难点、化解矛盾、逐步推进、设立机构的组建关;推进了划分征管范围、交接征管资料、开展税源普查、筑牢税政征管的衔接关;坚持了依法征税、不收过头税、应收尽收的收入关。

20年风雨,一路凯歌;20年耕耘,不凡履迹。

心中有信念,两肩担道义。李明学、闫书德、李志义、朱寿昌、薛永康……历任延安市地税局局长,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殚精竭虑,身先士卒,带领近千名干部共同托起了延安地税事业发展的脊梁。从做好本职,到服务经济;从班子建设,到干部培训;从核心业务,到行政管理;从强化机关,到巩固基层……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几届人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改革创新,一块块眩目的牌匾,一个个亮丽的奖杯,一本本闪光的证书,如九龙凸壁,铭记着延安地税人走过的一段段披荆斩棘、创先争优的历程,镌刻着延安地税人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坚实足迹。

聚力同心服务大局

“税赋不丰,何以兴国;国家不兴,焉能富民?”延安地税组建之始,业务多,人员少;需求多,经费少;外行多,内行少;任务多,税源少是当时最大的困难。面对挑战和压力,延安地税人适时谋划,果断决策,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科学判断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准确分析和预测税源变化情况,把握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坚持围绕组织收入的决心不动摇,坚持贯彻税收政策的力度不减弱,坚持落实依法行政的责任不放松。精耕细作、从严征管、挖潜堵漏,组织收入在逆境中实现“质量高、收入大、增长快”的目标。税收收入由1994年的1.14亿元跃升到2013年的123亿元,增长了108倍,组建以来累计组织各项收入843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入库各项税费收入286.2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3倍,年均增长率22.36%。特别是2010年组织税收收入54亿元,占任务113.11%;2011年组织税收收入80.4亿元,占任务121.1%;2012年组织税收收入108.1亿元,占任务102.49%;2013年组织税收收入123.31亿元,占任务102.8%。税收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增速第一。税收收入占GDP、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地税在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为延安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下齐心深化改革

改革是进步之源,创新乃发展之本。20年,创新二字,已成为延安地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因。这一切,皆源自延安地税人准确把握地税事业前进中的新任务、新要求,着力破解制约地税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难题;皆源自延安地税人内心的强烈渴望:务实创新,竞进提质,发出地税发展的“延安声音”!如何确保各项收入随经济发展平稳增长?如何破解税源结构不合理,税收收入存在的潜在风险?如何稳中求进推进征管改革?一个个门槛等待延安地税人去跨越,一个个问题等待延安地税人去解答。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动力的源泉。不论是国家的改革,还是税收事业的改革,都需要以问题为牵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就是完善自我的过程,就是推动地税事业发展的过程。

风雨兼程发展路,扬帆乘风正当时。1995年百事待兴、举步维艰的延安地税将“两个转变”(工作重心转移到征管和基层)作为推行征管改革,加快建立科学、严密征管体系的基本着力点。1997至1999年以新征管模式为主旨从“下户征收”到“上门申报”,标志着税收征收工作走向了“阳光办税”。1999年至2004年围绕“带好队、收好税”,实施机构、税制、征管三大改革,推动着地税事业在历史的快车道上隆隆向前。2005年至2010年围绕“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34字征管模式,加快地税事业科学持续向前发展。2010年以来,面对税源分布特点与征管资源配置矛盾突出的问题,敢想敢干的延安地税人因地制宜地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税收征管改革。按照“规模+行业”为基准,调整征管范围和税源管理机构设置,实行分类管理。推行“抓大、评中、定小”的管理模式,在不突破原有机构编制和人员职数前提下,实现扁平化管理、实体化运作。通过改革实现了管理理念由“服从管理”向“服务管理”变化,由“收入增长”向“遵从提高”变化。通过改革,管理内容由“管户制”向

“管户与管事相结合”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管理措施由“粗放型”向“专业型”转变;管理流程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防范”转变。

实践与认识是一对循环往复、互促上升的关系。实践呼唤着改革创新,又孕育、培养和造就了改革创新。20年来的延安地税人从《延安市社保费和基金费源监控预警系统》到《延安市地方税务局重点费源<基金>监控系统》,从《征管质量考核监控系统》到《煤炭企业预警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税收管理创新经验和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管理创新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各级地税机关管理创新项目126个,其中优秀项目58个,创新效益不断显现,创新氛围日益浓厚。聚焦一点,管窥一斑。从拨拉算盘的全神贯注,到敲打键盘的得心应手;从手持税票的走街串巷,到纳税户的自觉申报;从现金缴税,到多种缴税;从对微机一窍不通,到对微机依赖不少。短短20年,“一人进户,各税统管,上门收税,管查负责”的全职能、粗放型税收征管模式已经成为历史,浑厚的黄土高原仿佛创造着一个世纪的传奇!二十年的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各项改革兼容互补,协同配套,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螺旋式地提升,走出了一条思想观念大转变、服务经济大发展、征管工作大突破、社会形象大提升的科学发展之路。

乘势扬帆,必有所指;乘风远航,必有所向;

经过20年的努力,“征、管、评、查”相对分离的征管模式构建起地税工作完备的“生态链”;绩效管理考核制度牵住了税收管理的“牛鼻子”;外部涉税第三方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起了税源管理的“千里眼”;数据详实、操作规范的征管系统带领税收征管走上了信息管税的“高速路”。

坚定信心 优化服务

瞄准“办税条件最优,人员素质最优,服务水准最优,社会形象最优”的四优标准,20年来,革故鼎新的延安地税人以纳税人呼声为服务信号,以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纳税人是否满意为工作标准。立足纳税人所想。从1998年“首问责任制”的推出到2010年“限时办结制”;从2006年“延安地税网站纳税服务模块”的增设到2013年“延安地税微博”的开通;从2009年以“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主要载体,建立税收政策自动查询和人工答复咨询系统到2013年的纳税人维权服务中心建立;从1995年地税单独办税到2012年国地联合办税,纳税人不再“多头跑、往返跑”。开展规范化办税服务厅建设,2012年组建全省地税系统唯一的纳税服务局,已建成5星级办税服务厅2个,4星级办税服务厅6个,三星级办税厅6个。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及时掌握纳税人涉税需求。立足纳税人所难。以简化流程为导向,2011年以来重新梳理税务登记、申报征收等5大类174项征管流程,简并了发票变更、停业登记等14个流转环节,下放了发票缴销等3项权限;统一前移了发票发售等18项日常管理事项,优化了延期申报等12类办理流程,全部推行同城通办,缩短办税时限,为纳税人提供高效、规范、便捷的服务。

无论是推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网上报税、POS机缴税还是拓展网上办税、电话办税、短信办税、邮寄办税的方式;无论是1994年设立税法宣传咨询台还是2009年拍摄“黄土人家”方言剧、“税收·发展·民生”书画笔会;无论是“陕北民歌唱税收”还是2014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20年来一样是缴税,变化却在时时刻刻发生:

变化之1:

从上门报税到网上申报、认证;变化之2:

从“一站式”服务到“一窗式”管理;变化之3:

从面对纳税信息渠道单一到12366纳税服务热线;

变化之4:

从月月排队跑银行到电子缴税。20年来,延安地税纳税服务逐步构建了以需求型、人性化为标志的一站式纳税服务新体系。

万众一心 聚焦基层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重视基层、

关心基层、服务基层”,谈起基层建设,这是大家的共识。

1994年地税组建之初,“一间破窑洞,两条旧桌板,三扇灌风窗,四面驳落墙,前面开税票,后面当宿舍”是很多基层税所的真实写照。与数家不同职能单位“共享”一栋办公楼是当时各级地税机关办公用房的显著特点。20年来,全系统80个税务所、17个基层单位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市两级的考核验收,圆满完成既定目标。

从最南边的黄龙县白马滩税务所,到最北边的吴起县铁边城税务所,办税大厅宽敞明亮;职工宿舍干净舒适;阅览室里书香浓浓;小食堂里饭菜飘香;花园里梅香桃红……每一处无不让人心情舒畅,意气风发。

条件的改善、管理的规范、社会评价的提升,让基层的同志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光荣,以所为家、以局为荣的自豪感更加强烈,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意志更加坚定。一名基层税务所的工作人员感触颇深:“这样的建设让我们有干头,这样的转变有奔头,这样的发展有靠头。”一位老税干激动地说,我干了30多年了,做梦也没想到基层所会建这么好!

2006年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资金的“秦税工程”使延安全面构建起了连接省局、覆盖全部基层单位的高速广域网,征管业务系统全面上线运行,税干运用更加熟练,应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拥有服务器42台、网络设备130台、使用电信线路60条,计算机达到1056台,人均1.3台。按季编发的《系统运行数据报告》为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持。

“软硬同步、和谐发展”。延安市地税局在工作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做实基层基础建设的核心在队伍、关键是管理。

从1996年的“三讲”教育,到2008年科学发展观教育实践活动;从2004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18年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起到了宣传、推动、实践作用,对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起到了保障作用。

基层看上级,群众看党员。从所、股、县到市局机关、直属机构各级干部坚决贯彻活动精神,居安思危,找准差距,改进作风,砥砺奋进,为延安地税事业发展凝聚了正能量、激发了新活力。

在加强基层建设过程中,20年来,延安地税人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为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下定决心,不遗余力开展全系统学习培训,通过大培训、大练兵,努力建设一支层次高、素质好、知识结构合理的税务人才队伍。特别是2011年以来,以规范选人用人机制为目标,倡导“看票不唯票”的理念,率先在全省建立人才库选人制度,作为提拔干部的先决条件,充分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开展优秀基层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坚持德才兼备、公平公正、选人用人机制,配齐、配强、配优了各级领导班子,班子执政能力显著提升,年龄结构更加合理。率先在全省地税系统建立“干部教育平台”。开展了启智型、基础型、学历型、专业型干部系列教育培训,启动了“六师四高”工程,大力培养税务领军人才。目前,全系统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有546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57.6%;有37人考取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注税注会人员占干部总数的4%;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以上证书的193人,占干部总数的20.3%。

一个团体的成功起源于个体意志力的凝聚,一切成就和业绩皆由队伍决定。延安地税人恪守“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干好就是不平凡”的信条;树立“局兴我荣,局衰我耻”的意识。奉献于无形,让延安地税精神流淌出默默耕耘的韵律;倾心于大任,使干部天职彰显出闪闪发光的金色。

扭紧核心抓“龙头”。1997年坚持“领导抓、抓领导”的方法,从责任落实到责任强化,从责任考核到责任追究,全过程、多方位统一,把领导干部的“一岗两责”落到实处。2003年建立地税干部廉政档案,明确岗位廉政职责,并将其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作为提拔、晋级、评先表优的重要依据;强化考核,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考核细则作为主要内容纳入考核目标。2008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廉政准则》的学习不仅喊在口头上。把强化廉政宣传教育由过去应急和集中教育向长期教育转变,由专项教育向干部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并与各级检察机关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开展“以案说法、以案说纪”等警示教育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2013年,陕西地税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在黄陵、延川、安塞县局上线运行,实现了廉政风险的可控、在控、能控。行风建设刹“苗头”。针对税收工作的重心,及时关注和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不良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组织专人到廉政风险点认真排查,对领导干部接受礼金、有价证券、超标准住房和配备车辆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民主生活会、诫勉谈话、述职述廉、任前谈话等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按照自查自纠、征求意见、对面交流、整改落实等步骤,力求做到查找问题无盲区,做到自查自纠到位、征求意见到位、督促检查到位、整改落实到位,通过行评工作,进一步找准了地税工作的薄弱环节,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已建成省、市级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税务所50个,延安市地方税务局连年荣获全市行风评议第一名。组建以来未发现一起重大廉政案件。

当“四菜一汤”不再是新闻,当“光盘行动”不再是一阵风,当禁令指向月饼、贺卡、会所……越来越多的事例让干部感受到了从严治税的决心,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纵览20年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准确把握反腐倡廉新形势新要求,把严明纪律作为增强税务机关凝聚力的基础来强调,把改进作风视为夯实税务根基的重要工程来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思路来谋划,体现了历届党组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认识、新实践。

深入人心提升管理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

以工作理念开局,以规范管理收官。理念决定行动,在延安地税发展史上,以“诚信、尽责、思辨、创新”的延安地税精神为主线,“实力地税、文化地税、和谐地税、活力地税”的发展理念,“追求进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管理理念,“重在细节、贵在坚持、赢在执行”的工作理念逐步形成,以构建“法制公平的税费征管体系、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体系、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体系、严格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有效监督的内控预防体系、特色鲜明的地税文化体系逐步成熟;以“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洁型”机关逐步推进,在理念的倡导下,延安地税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展现出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历练出狠抓落实、主动作为的工作作风,创新出上下联动、强化督导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不讲困难、不讲条件、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为延安地税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先进内涵,成为地税干部崛起忧患、穿越困境的强大精神支撑。

做好机关管理是保障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延安地税组建20年以来,始终坚持通过规范化管理推进各项工作,始终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落实,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切实把加快发展的工作理念变成加快发展的实绩。

制度是机关规范运转的保障,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按照科学、简约、高效的基本要求,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职责和工作标准,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做到职责明晰、分工明确,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科学的工作流程和机制是机关高效运转的关键,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规定,及时公开各类税收信息,重点加强对纳税人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信息,推进税务行政许可和审批

等领域的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议和接待管理,进一步规范信访和应急值守,进一步规范后勤服务工作,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

建设执行文化,提升战斗力。推行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的工作作风,用高效执行的统一干部思想,引导干部行为。营造领导干部带头执行、中层干部用心执行、基层干部务实执行的良好氛围;建设服务文化,提升影响力。以服务群众为导向,建立机关内部联动机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设创新文化,提升发展力。以争创学习型、创新型机关为目标,使机关文化和机关效能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打造让组织满意、让基层满意的机关。

20年组建以来,机关里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楼道里脚步匆匆,会议室里讨论声声,办公室里人人忙于工作……机关作风焕然一新,人人想工作,踊跃干工作,呈现求真务实、创新开拓的喜人局面。

铭记于心文明在行

文明是一种品行,一种素养;文明是一种习惯,一种品质。

20年在精神文明建设这曲交响乐中,延安市地税局重视发挥每一位税干的主体作用,让越来越多的税干自觉地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

在北关办税服务厅,10名女税干克服工作的压力与生活的琐碎,始终以最美丽的微笑、最热情的服务面对纳税人,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黄陵、子长县局税收志愿者服务队65次组织税干深入到偏远乡村送政策、送服务。在吴起、延川县局“流动服务车”每月定点、定时为纳税人上门服务。

极具行业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多彩。从市局机关到基层分局(所),建起了文体活动室、阅览室、文化长廊、职工之家。编写了《地税文化学习手册》,总结提炼出了延安地税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成立了延安市地税系统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以及写作、登山、球类等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了运动会、文艺汇演、拓展训练、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地税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廉政短信温馨提醒、召开领导干部家属座谈会、到监狱听犯罪忏悔报告、签订廉政承诺书、举行领导干部廉政宣誓等活动,营造了廉洁为税的良好氛围。延安地税的文化建设工作在全市、全省小有名气,前来进行学习交流的单位络绎不绝。

把回报社会作为树立形象的辐射点。2008年以来到宝塔区冯庄乡牛奋沟村开展帮扶工作,帮助打水井、架电线、修学校,争取项目资金70余万元;与当地驻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加深了军民鱼水情。开展互助基金制度,累计帮助干部职工156人次。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确定2名以上税干为帮扶对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坚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仅2011年以来,全系统税干累计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60万余元。

20年来,延安地税系统以“创文明行业,树地税形象”为主题,深入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延安地税系统荣获省部级、厅局级以上各类荣誉68次,连续17年荣获延安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创佳评查”或目标责任考核优胜单位,实现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满堂红。获得中、省、市级表彰的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税收业务标兵、征管能手、优秀税务工作者、优秀青年卫士、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达687多人次。精神文明的累累硕果挂满了延安地税的枝头。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历经20年的不懈奋斗,走过20年改革的历程。延安地税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关注,并对延安地税事业的发展给予高度的评价。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延安地税将进一步迸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激情,进一步增强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动力,在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作出新贡献。

延安时期,人们用“只见公仆不见官”颂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

地税组建20年来,延安的各级领导干部崇尚俭朴、厉行节约。作计划、办事情,注意精打细算,能不花钱坚决不花,能少花钱尽量少花,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用在税收发展上,使勤俭持家、勤俭办事在全系统蔚然成风。

敬畏存心铸造廉洁

新闻推荐

好吃的苹果会“说话”延川“沼肥苹果”农高会上热卖

延川沼肥苹果受到众多参会群众的关注王艳摄本报讯(记者谷嫦瑜王艳)11月5日,农高会刚进入第一天,延川县展出的“沼肥苹果”样品就被抢购一空,还与陕西厚德绿谷达成一百个社区超市加盟销售意向,与深圳...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房屋招租公告2014-11-05 22:39
猜你喜欢:
评论:(张伟延安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西北古城延安一部光照历史)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