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陕北,除了为人津津乐道的大红枣外,让人更加赞不绝口还有红彤彤的苹果。而提起陕北苹果,则不能不提起这个二十几年来一直致力苹果产业发展的优秀科技工作者鲁强。
二十六年下乡蹲点,他默默付出
鲁强是一名学农艺出身的陕北汉子,现任市果业局加工流通科科长兼市果树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多年来,他始终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为了让种植果树的农民增收致富,他坚持二十六年下乡蹲点,亲自指导果树生产工作。
在他的帮带下,安塞寨子湾村三年建起1200亩苹果园,由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贫困村变迁为现在人均8000多元的富裕村,一举越过了贫困线;志丹县双河乡南洼村,他包建的20亩全市高标准示范园,2012年亩产达2500公斤,亩产值1.25万元;志丹保安镇细嘴梁果园被认定为市级幼园标准化示范园,该县的侯市何条村标准化
示范园也正在建设之中,为全市苹果“北扩”起到了典型引导作用。工作26年来,他先后在宜川党湾、牛家佃,洛川旧县,安塞沿河湾、高桥、真武洞,延川马家河、杨家圪坮,宝塔区河庄坪,志丹双河等10个乡镇16个村下乡蹲点20多年,累计办各类果树培训班近600次,培训市县果树技术骨干、果农9万余人次,其中有100多名农民技术员被县、乡政府聘为技术员,直接指导当地果树生产;创建各级示范园8200多亩,帮助农民兴产业办实事,脱贫致富,使一批贫困村依靠科技发展起骨干产业,脱了贫,致了富。
科技攻关产业创新,他视为己任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鲁强深刻懂得科技发展对于苹果产业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参加全市一些重大的科技攻关项目活动,为农业生产提供新技术和新成果。
早在1990—1995年,他就参加宜川县农业规模化综合承包项目,帮助
该县的3个村建起苹果园1000亩,亲手抓建起30多个果树科技示范户,带动苹果产业大发展,获得省政府科技推广一等奖。2006年至今,围绕榆林市苹果“南提北扩”战略的实施,他在志丹县包建了20亩成龄示范园和50亩幼园标准化建设示范园,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加快全市苹果北扩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苹果实用技术的编写工作,先后撰写了《浅述苹果开心树形的树体配套技术》、《“拉、刻、剥”有利于富士系实现早丰优》等20多篇论文,总结提出的红富士“一年促枝打短桩,二年促长拉水平,三年刻切促成花,四年疏花结好果”的技术观点,有效解决榆林市富士苹果适龄不结果、不丰产等技术难题,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并被《陕西科技报》等多种科技期刊刊载。2011年,他又总结提出了《延安北部苹果幼树防冻、防抽条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彻底解决了榆林市苹果北扩区域幼树不能安全越冬过春的技术瓶颈。而今
年,他编写的《延川县苹果标准化生产周年管理果农简明实用手册》,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专家和果农称为很有实用价值的手册。
2008年9月调至市果业局后,他主要从事果品营销工作,为了做好苹果营销工作,他通过深入调查,撰写了“延安市果品贮藏、营销企业调研报告”、“浙江农产品营销工作考察报告”等文章,为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营销工作的意见》提供了有力依据。并成功筹办了延安苹果(广州、北京、武汉、杭州、呼市)推介会,协助洛川举办了四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节等,提高了延安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苹果顺畅销售。
结缘苹果二十多年,鲁强说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当陕北苹果在金秋丰收时,在果园中闻着满园沁香,那时,他觉得,他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他的心里也是满足的。他说,他这一生,应该是和苹果结缘了,他也愿意为此奉献、为此付出,只要每年金秋能闻到满园沁香,他就知足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振东)今年以来,延川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工作思路,以“一川、一区、一线”为重点,及时安排部署,认真落实措施,确保了创森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按照创森工作...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