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支撑村子发展
刘鹏飞
村子要发展同样离不开产业。为了村庄能够更加富有,杨杰在积极地寻求项目支撑。这时,延川县提出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于是,他把目光盯在了苹果的发展上。以前,退耕还林栽植的大部分是生态林,经济林的栽植基本上没有。他就想治理原来的荒山荒坡种植苹果,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由于村里留守的大部分是孤寡老人,劳动力制约了村中苹果产业的发展,他就和村中有劳动能力的5个人成立了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图个吉利他们把合作社起名为“常丰”,寄予常年都能丰收的美好愿望。目前,合作社注册资金480万,成员6人,流转土地310亩,每亩80元的承包费,承包年限为20年。这样,农民的一份土地有了两份的收入,并且在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村中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500元增加到现在的4100元。
村庄是每个人魂牵梦绕的心灵家园,谁不想自己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而每一个家园都离不开精心的呵护,杨杰就是一个呵护家园的人,他为外出打工的游子撑起一片心灵家园。
G⑧
延川县禹居镇石家沟村是坐落在一条窄扁山沟里的小山村。贫困落后在这里繁衍滋生,祖辈们为了摆脱贫困,年年在这里奋斗,但受地理条件的束缚一辈一辈的奋斗都毫无起色。如今,大部分年轻人早已离开了这里,留下的是孤寡老人扶杖点地的沉重响音,还有荒芜已久的菜园。在这样的情况下,48岁的杨杰始终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村庄,这里是他的根,他要用热情和汗水重新浇灌,让石家沟枝繁叶茂。
杨杰担任石家沟村村支书6个年头了。上任伊始,石家沟破败不堪,当年的良田被洪水冲得不成样子,山坡洼地犹如一片撕碎的破布,看着让人心疼。他抽着烟望着对面沟壑破败的景象,踏着脚下荒芜的土地,一张蓝图在心中徐徐拉开。
2008年,是杨杰上任村支书的第一年,窄扁的山沟本就田地不多,加上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山地早已种上了树。农民是离不开土地的,怎样才能治理出有利于种植的土地,这时他想到了治沟造地。杨杰前后奔波,联系县水务局,勘察需要治理的沟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新建和修复了18
个大坝,治理出700多亩的良田。现在每个坝地里都种植了覆膜玉米,村民的收入增加了5.6万元。杨杰站在坝堤上看着郁郁葱葱的玉米,心里油然升起了一股豪情,曾今窄扁的山沟荒地,现在变成了良田。只要一心扑在发展上,村子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也坚定了他驻留村中,造福村民的决心。
杨生贵老人今年76岁了,经常佝偻着腰拄着拐杖提着两只小桶在井边等着别人给他吊水,如果没有人正好在那里取水,那他只能把水桶放在井边,等待别人给他打满。只要有人再去取水,就会把他的两只小桶打满,这已经成了村里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杨杰看到这种情况,心里不是滋味,村中现在剩下的不是孤寡老人,就是生活不便的老人,饮水成了村中最大的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说干就干,联系打井队,勘察水井。在村里人的团结合作下,为村里打机井38口,每家每户都能吃上水,现在只要电闸一推,井水就流进了水瓮里,不光解决了饮水问题,不少村民还把水接到了自家的菜园子,用来灌溉。村民的日子滋润起来。
新闻推荐
?高忠贵在展示﹃五指﹄白萝卜本报讯(龚宏权记者肖金雄实习生马跃萁)8月16日,延川县永坪镇黄家圪塔村村民高忠贵在自家地里刨出一个八斤六两的巨型大白萝卜。让人惊讶的是,该萝卜长得非常独特,根部长出5根...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