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冯娜)今年果园管理期间,在延川县田间地头,可以看到枣园、果园里干部群众齐忙活,有送机械的、学技术的,有拉枝覆膜的,领导干部与农民同吃住同劳动的场景。
红枣种植是延川的一项传统农业,红枣栽植已有4000多年历史,因近几年秋季雨水较多,红枣产量锐减,很多枣农外出务工,延水关、土岗、眼岔寺三个沿黄红枣主产区纷纷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作为延川最大的红枣主产区,延水关镇开拓新思路,兴办了一批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将撂荒土地流转到农业合作社,解决了枣农的后顾之忧。为了帮助枣农增加收入,该镇领导干部与枣农共商对策,在枣树营养带之外的空余处栽种红薯。
马家河乡上佛腰村是县上无公害苹果示范园的重点村,人均收入1.8万元。走进果园,一派繁忙的景象,忙着除草的、打药的,如果不仔细看,还真分不清哪个是干部,哪个是农民。“管与不管那差别大了去了,就我们村这些果园,前几年收入也就是50多万元,后来管理跟上了全村能收入100多万,再后来技术越来越高了,收入也越来越多了,去年我们村就卖了300多万。”提起收入,果农庞红伟脸上乐开了花,“县果业局、乡政府可重视了,技术员和干部三天两头往我们村里跑,春季帮我们在地里覆膜,可解决了大问题,赶到七月里也不怕旱。”
目前,该县苹果产业面积达18.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6万亩,现在每年以3万亩的速度推进。
新闻推荐
党爱雄,延川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城区中队民警,中共党员,2005年参加公安交警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尽职尽责,四次被大队评为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延川县委、县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13年被延安市公安...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