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谷嫦瑜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了低保和残疾人生活补贴,我现在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肢体残疾一级的李丙峰边抹眼泪边向记者诉说着。像李丙峰一样,2013年,全市4万名肢体残疾三级以上特困人员,领取政府补贴资金2400万元。
2013年,市残联大力实施康复救助、就业创业、温馨安居、扶残助学四大工程,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200个公益性岗位名额用于残疾人就业,协调开辟迎宾大道延伸段停车泊位残疾人公益岗位70个。10月份在宝塔区组织开展了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全市21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吸引1000多名残疾人求职应聘,达成就业意向残疾人310人,推荐残疾人就业154人。
加大残疾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救助力度。资助残疾大
中专学生36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大中专学生113名,共发放救助资金46.8万元,资助贫困残疾少年儿童入学160人,发放资助资金13.6万元。除省级投入外,由市财政配套资金250万元,新建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5个,确保全市13个县区全部建起了规范化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了安塞、富县、宜川、吴起、子长5个县级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实现了县级托养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全覆盖目标。
认真组织实施重点康复救助项目。争取省残联支持实施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器具救助项目390例,配发辅助器具2340件,免费发放助听器30台,发放轮椅1750辆,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212例。
加大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全市共建立省级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县级扶贫基地8个,申报2014年省级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县级扶贫基地11个,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
22000人。黄龙县精心打造千户残疾人中蜂养殖扶贫示范基地,目前已发展残疾人中蜂养殖423户,养殖规模达到8100箱。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13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稳定脱贫。争取省残联支持实施危房改造140户,各县区配套实施800户,确保了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有所居。
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全年累计看望慰问贫困残疾人3890人,发放慰问金207万元。向全市2115名残疾人发放了燃油补贴。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项目,对2000名农村残疾人、1000名城镇残疾人居家托养给予了资助。
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组队参加了全省第八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分别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1个,取得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市残联被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宝塔区残联、志丹县残联及洛川、安塞等4个乡镇、街道
办、社区被省残联授予全省残疾人文化工作先进单位,高社斌、宋留平两人被授予全省优秀残疾人文化工作者。
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全市33家企业向重度肢体残疾人募捐轮椅600辆;争取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无偿为榆林市残疾人捐赠每张1000元的“正保教育集善学习卡”1000张。争取中国残联、中国肢残人协会向延川县残疾人捐赠运动服1500套,短袖运动装7000套,运动短裤600条,拖鞋800双,童装1000件,足球300个,铅笔橡皮5000件,运动鞋3000双。争取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延安精神病院捐赠价值35万元的车辆。
确保残疾人安全温暖越冬。今年洪涝灾害,市残联积极争取省残联支持,向延川等重灾县区紧急下拨14万元救灾资金。灾后认真组织开展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受灾残疾人家庭住房重建3581户,确保了受灾残疾人安全越冬、温暖过冬。
新闻推荐
落实是一种能力,落实更是一种责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何抓好落实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难题,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极为重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狠抓落实应该着力解决以...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