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剑李振东)延川县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总要求,把“千名领导包扶、万名党员联户”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性安排,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建立长效机制,思路新、措施实、考核严,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收到明显效果。
群众有了“党群干群连心卡”
今年以来,延川县将“包扶低收入村”活动拓展延伸到了每个行政村,按照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包村示范;科级领导包村帮扶;机关党员驻村蹲点联户;“党员中心户”和农村率先致富党员“1+X”联系服务群众的思路,给近千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确定了包扶村、近万名党员落实了联系户,实现了党群干群“无缝对接”。
在具体包扶工作中,延川县采取六项措施,创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措施。一是建联合组织。延川县
实行包扶领导所在机关部门单位党组织与包扶村党组织联建,共商事务、共谋发展,帮助包扶村办实事、办好事、破解发展难题。二是建“1221”包扶团队。县上组建包扶领导+所在单位一名副职、一名干部+乡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把个人包扶强化为团队包扶,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三是建立“群众困难台账”。该县以家庭为单位,把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和困、忧、怨情况一一登记在册建立帮扶台账,逐一研究,对症下药,全力解决。四是建“三包四扶”机制。他们采取包发展、包脱贫、包稳定,扶发展志气、扶增收产业、扶致富技能、扶班子队伍得力措施,帮助包扶村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党员干部坚持记写《三问三解、三包四扶》民情日记,详细记载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和帮扶情况。五是建信息员制度。该县落实联户党员担任信息员,通过集中培训,负责向群众传达政策、方针,并坚持每天报送下情,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六是实行“三亮双
诺”。延川县包扶领导和联户党员实行“亮身份、亮职责、亮任务”,公开“服务承诺、廉政承诺”,方便群众、接受监督。同时,按照结对关系,给每户群众发放了“党群干群连心卡”。
包扶不力,“一票否决”
为了推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延川县包村联户工作一包五年不变。实行定期不定期专项督查,一季一汇总,半年一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包扶领导及时下发任务交办(效能督办)单,明确工作任务与办结时限。在此基础上对包村联户活动进行严格考核。首先对到村开展包扶工作的时间进行考核,按照县级领导干部每人每年6次以上深入包扶村开展帮扶,全年下基层调研60天以上;科级干部每年12次以上深入包扶村,全年下基层调研90天以上;一般党员干部驻村蹲点,全年不少于120天的标准对包
扶干部进行严格考核。其次对包扶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照《目标责任书》和《年度包扶计划》,采取查看资料、进村入户走访、实地看点等方式进行量化考核,对包扶不力、工作不实、成效较差的党员干部严格问责。另外建立“两考核、三挂钩”考核制度。把日常监督考核与年终量化目标考核结合起来。把干部个人驻村调研情况与年终评比先进挂钩;把包扶情况与全县年终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把驻村调研情况与党员干部提拔任用挂钩,激励包扶干部在包扶工作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
活动开展以来,延川县参与包扶的领导干部达到973名,参与联户的党员达到9216名,组建联合党组织346个,发放连心卡2万余张,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帮扶实施项目583个,办实事好事1万余件。党员干部在下基层、接地气中受到了教育、转变了作风,广大群众在“一包一联”中得到了实惠。
C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静)8月30日上午,共青团陕西省委支持延安灾后重建捐赠暨“延安共青团爱心行动·情系学子”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党组书记李豫琦,延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慧芳出...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