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启动以来,延川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专题研究部署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各包扶低收入村领导积极创新包村扶贫形式,完善社包村扶贫机制,深化包村扶贫工作,实行了“三进四讲五送三推进”(进村户、进项目工地、进田间地头;讲形势、讲政策、讲法律、讲发展;送技术、送信息、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开发、推进重点工作)的扶贫方式,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使百名领导干部包扶的低收入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据统计,自包扶工作开展以来,各领导干部到村开展工作690次,实施项目310个,总投资3546.4万元。新建饮水工程21处,打井216口,建水窖291个;新修通村公路93.7公里,生产道路390.6公里,村内巷道27.5公里;低压线路改造47公里,治沟造地1765亩,平整农田1472亩;新栽苹果15046亩,红枣5937亩,其他经济林1664亩;发展养羊784只、牛1335头、猪2936头、鸡11106只,劳务输出3617人;捐赠物资47万元,资助学生
53名,慰问贫困户374户,技术培训9138人次。这些举措加快了低收入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区域主导产业形成,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低收入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记者来到延川县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一批批帮扶项目落实到位,一件件民生难题迎刃而解,一项项惠民措施提升着百姓幸福指数;一个个村庄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产业发展了,道路铺平了,电网改造好了,沟道治理成良田了……
延川县县委书记刘景堂经常给村民们讲:“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要有主导产业,坚持扶贫要扶志,要变‘输血\’为‘造血\’。”今年来,延川县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重点考虑了农民近期增收与长远发展、包扶与城乡统筹建设等重大问题,有关部门和包扶领导深入贫困村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抓规划,明确了村组发展方向。为了让群众真正富裕起来,市县各级领导在对低收入村的村情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组干部、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选准选好帮扶项目,帮助村里培育主导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以实际行动助农增收促发展,努力改变所包扶村经济落
后的面貌。
“刘书记在百忙之中,多次深入到我们村认真调研,找准贫困原因,主要围绕农民如何增收和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村民一起商讨致富大计,制定了帮扶规划。有了刘书记的包扶,我们园则河村的老百姓富裕、幸福的生活就有希望了!”记者在延川县贺家湾乡园则河村采访时,村支部书记杨保卫高兴地说。
贺家湾乡园则河村是该县县委书记刘景堂的包扶低收入村联系点,自包扶工作启动以来,刘景堂书记坚持扎扎实实访民情、问民计、解民忧,多次带领相关部门深入所包扶低收入村实地调研指导,与群众共谋脱贫致富大计。按照“山上苹果、沟道养殖、川道商贸”的发展思路,在他的协调指导下,园则河村带动周围刘家河、贺家河三个村成立了“山川苹果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这一载体,将长期外出务工,土地闲置,不愿栽植的98户
的土地720亩全部集中到合作社。合作社再根据实际进行统筹安排,将其流转给发展苹果有积极性的43户农民,使该村的苹果真正做到有人栽、有人管,有效益。同时,该村还借鉴中菲、本香等养殖企业的现金管理模式,投资30多万元,将建成占地36亩的养殖专业小区,计划发展养殖大户10户。通过招商引资,新建大型混凝土搅拌厂一处,预计建成投产后年可上交利税1000余万元。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村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基础建设、村貌整治、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面对村上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园则河的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28岁的刘勇高兴地说:“我长期在外打工,家有十几亩地没有精力种,土地流转后,我既可获得可观的租赁费,又可以安心在外打工挣钱。”
禹居镇东圪塔村位于禹居
镇北5公里处,距210国道2.5公里,辖1个自然村,山大沟深,峁梁起伏,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圪塔村是延川县政府县长严汉平所包扶的低收入村。
严汉平先后12次深入东圪塔村进行调查研究,与乡村干部和贫困户共同商讨脱贫致富“良策”、制定了脱贫致富规划。过去由于村子被河流一分为二,村河没有过水桥,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尤其一到汛期水涨,村民甚至要淌水过河。严汉平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为东圪塔村修建了三座过水桥,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近年来,在他的协调下,完成了210国道至该村2.5公里道路基础工程,维修了10公里生产道路;新建了苹果园1200亩;发展养殖大户2户,存栏鸡达6000只;新建垃圾台2个、垃圾屋5个;维修了在村住户院落围墙66户,硬化巷道
3000米;修建了党员活动室,添置必要活动设施。严汉平县长坚持扶贫扶志的原则,通过产业培育、技术指导、就业培训等措施,使农民能够掌握1-2门实用的产业开发技术,提高运用科技能力,让群众能够根据市场需要来开展生产活动。
村长徐国强在新建的党员活动室前高兴地说:“多少年都不敢想我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严县长,他多次到村上给我们找出路,现在我们村的路修好了,村容村貌整洁了,也开始发展起了自己的产业。我将带头发展苹果产业,我今年栽植了8亩苹果,只要苹果产业发展起来,我们村的好日子也就有了盼头。”
抹山行政村是该县眼岔寺乡比较典型的贫困村,包括抹山、里巴山、后杨家坪村、高家坪村4个自然村,总土地面积6812亩,总人口85户345人。该村是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牛春拥包扶的低收入村。
今年以来,牛书记多次深入到抹山村进行调查研究,推进“三问三解”活动,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查看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困难程度,需求情况,召开专题座谈会2次,制定了该村五年的发展规划。牛书记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
当前帮扶抹山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该村生产道路不畅、交通不便的实际,新修了田间生产道路11公里,村级道路1公里;红枣是抹山村的主要产业,现在村上虽有2003亩红枣,但由于红枣管理技术落后,生产道路较差,农民运输极其不便,加之近年来秋季降雨的增加,影响了红枣产业的发展。牛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新建了20个积雨水窖和10个晾枣棚,为枣树的浇水、打药和秋季红枣的抢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牛书记还协调城建局对11户贫困群众进行了危房改造;同时,协调农机管理站给抹山村的26户贫困户发放了18台旋耕机、8台铡草机,方便了枣农对枣树的翻地和牲畜的喂养;鼓励引导该村村民对2003亩枣林全部进行了整地、挖坑、涂白、修剪、施肥等科学的管理,实实在在的好事赢得了村民的赞誉,也为该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这几个村庄只是延川县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百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的“缩影”。一场场倾注真情,真帮真扶活动正在延川县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低收入村的老百姓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B⑧
杨琦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琦干雄焱)当前已进入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为防患于未然,确保人民群众财产不受损失,近日,延川县多措并举加强森林工作,筑牢全县森林防火“安全网”。延川县委、县政府明确相关单位和负责人的职责...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