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杜静干雄焱)“路好走了,吃水方便了,就连收入都增加了,还有了自己的小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张家湾村民告诉记者。张家湾移民搬迁新村整洁干净,院落硬化,统一规划的围墙、大门、花园显得干净和谐;村民转变思想,进军第三产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该村原是沟道村,群众居住在沟道两侧半坡,由于居住区地形较差,行路十分不便,且大多数群众居住的是土窑和混石窑洞,破旧不堪,很多窑洞存在安全隐患。其次群众观念落后,以务农为主,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困难。为了彻底解决该村行路难、住房差和收入低问题,该县结合黄河沿岸移民搬迁政策,将该村搬至210国道两侧。并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求,整合危房改造资金,对村容村貌和公共设施进行了完善和提高,完成了院落硬化、围墙、大门、家庭花园和村边绿化。建设过程,该县尊重群众意愿,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由施工企业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时限;分配方案由群众集体讨论决定,各项工作程序和工程质量达到群众满意。该村搬迁后,居住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家家户户搬进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新居,出行方便;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开阔了视野,掌握了信息,更新了观念,目光从务农转向了第三产业,务工、经商、办厂。据了解,该村还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建起了2个机砖厂、1个枣木加工厂、1个石材厂和1个加油站,效益可观;产业结构得到大幅调整,第三产业成为该村发展的主流,全村2/3的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务工,1/3的劳动力外出经商或搞养殖、红枣等农业产业;有了产业的支撑,农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搬迁前人均纯收入只有1054元,现已达到5102元,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不仅如此,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农民有了自己的文体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农村信息网点、垃圾台等公共服务设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贺军宁李新军干雄焱)曾经因为不满案件执行太慢,多次到法院闹访,现在自己的家庭出现了问题,又找到法院寻求帮助。延川县法院不计前嫌,热心帮助了这位昔日的闹访者。延川县眼岔寺乡的白新平(化名),几...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