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白霞记者宋伟)最近几天,每天早上6点多,在延长县黑家堡中村的大棚里,种植户赵延花就忙着翻地。今年西瓜瓜型好、皮薄、色好,一下子在县内销售一空了。赵延花算了这样一笔账:“我有五个棚,种完西瓜,还得种西红柿、辣椒、长豆角等,这一年下来,能收入个十五六万元。”她的脸上抑制不住喜悦。
在该县郭旗乡、七里村镇、张家滩镇等乡镇,像中村这样靠大棚瓜菜发家致富的村子还有许多。据该县蔬菜站主任郝小刚介绍,延长县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果菜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了瓜菜发展为川道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为确保“果菜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顺利实施,该县以万亩设施瓜菜基地建设为目标,按照“市场化运作、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村推进”的思路,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每新建1座标准大棚,县财政补贴土建工程1万元,协调贷款3万元,贴息2年;集中连片建棚30座以上,县财政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同时,该县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瓜菜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瓜菜技术骨干和科技带头人。
在七里村镇薛家芽塬已建成的瓜菜大棚旁,郝小刚说,目前全县共有瓜菜面积2.2万亩,产量11.9万吨,产值达1.9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全县已建成了黑家堡、七里村两个千棚镇,先后建设完成了张家滩和郭旗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徐旗、中村、丁旗、付家塬、王仓、后张家滩村等22个百棚示范村,逐步形成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
新闻推荐
走出大山天地宽 ——延安市灾后重建系列报道之一本报记者宋伟王强谷嫦瑜
2014年岁末,寒风凛冽,延长县黑家堡镇贤村洼的村民,搬出了窄沟旮旯,住进了塬面安全温暖的安置新房。前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后,这些祖辈居住在山沟里的农民,彻底告别了“出门爬坡,赶集翻山,打雷下雨,提心...
延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