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军通讯员康彦创
“王书记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梁岔人了,跟着他干,我们致富越来越有信心了。”11月16日,延安市吴起县长官庙镇梁岔村村民说。
村民口中的“王书记”叫王磊,是吴起县财政局的干部。2015年6月,不满31岁的他,被组织选派担任梁岔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
3年多时间,在这个闭塞的小村子,王磊从一名城里的干部变成了翻田种地的庄稼汉,真正成了一个土里土气的“山里娃”。“我现在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梁岔人。”王磊说。
梁岔村自然条件差,村民收入水平低,村集体经济薄弱,在册贫困户27户108人。
来到村上的第一天,王磊就对山大沟深、梁峁交错的梁岔村有了新的认识:这里与自己以前生活的环境相比,简直是另一个世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梁岔村干出一番成绩,改变村民生活贫困的状况。
王磊虽然是个急性子,但他也明白不能打无把握的仗。“了解村情民意,就要真心实意,与村民打成一片,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王磊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到村民院落和田间地头,与群众交谈、聊天,了解实际情况,寻找致贫原因。
经过调研,王磊发现虽然梁岔村具有多年种植苹果的基础,但因为缺乏新的管理技术,苹果产量并不高,群众对种植苹果丧失了信心,从而没有形成致富产业。
要致富,必须有产业。于是,王磊积极鼓励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山地苹果,并带领村民到邻县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渐渐地,村民对发展山地苹果有了新的认识,信心也一点儿一点儿找回来了。
“那段时间,王书记总是扛着一把铁锨,冲在最前面,默默地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村民。几个月下来,他脸晒黑了,人也变瘦了,群众被感动了,于是大家陆续行动起来,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新果园。”梁岔村党支部书记裴志东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果园建成后,王磊又多方争资金、跑项目,先后争取资金30余万元,新打机井2眼、修建水窖23座。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解决了果园的灌溉问题,也解决了村民饮水的困难。
同时,王磊把全村27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变单家独户脱贫为抱团发展脱贫。他还带领村民规模化种植小杂粮280亩,并与帮扶单位建立了小杂粮订单销售合作模式。一桩桩实事,一个个变化,甜在了梁岔村村民的心头,暖在了村民心间。
现在,梁岔村共建有果园2200亩,成为全县山地苹果示范基地。今年以来,合作社帮助村民销售小杂粮1.68万斤,使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达5780元,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集体就像一艘满载村民的大船,航行在通向富裕的航道上,村干部只要掌好舵,就能尽快带领村民到达目的地。”这是王磊常说的一句话。
在王磊的带领下,梁岔村两委班子经常走访群众、嘘寒问暖;每名村干部主动帮扶困难老党员2名;每名党员与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群众有啥事,村干部都主动来家帮忙。尤其王书记,时不时地询问我们有啥困难,对我们很关心。”梁岔村村民齐丕宏说,“我经常能看见王书记隔三岔五地走访村民。”
今年,贫困群众马胜山的女儿考上了大学。这原本是一个让全家人欢喜的消息,可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马胜山全家人却陷入了愁苦,高昂的学费成了一家人难以跨越的坎儿。
王磊得知后,跑前跑后,多次到县教育工会协调教育贷款,又到县民政部门争取贫困大学生补助。当填完贷款申请表,拿到5000元的补助后,马胜山一家人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回到村上,王磊个人又拿出1000元送到了马胜山家里,并鼓励他的女儿安心上学……
解决马胜山女儿学费一事,对王磊来说只是一件小事。3年多时间里,王磊做的好事在梁岔村不胜枚举。
“看到村民们过得好、脸上有笑容,自己就很开心,感觉自己的付出值了。”王磊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康彦创)11月9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春鸽深入吴起县白豹镇李桥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她强调,各级各部门在脱...
吴起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