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吴起新闻 > 正文

“黄土地”刷出“新颜值” 延安两千万亩“林海”诞生记

来源:延安日报 2018-02-01 12:44   https://www.yybnet.net/

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上营盘山退耕前(上图)与退耕后(下图)对比(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

曾经的延安,是红色,亦是黄色。

红色,是延安的精神气质。这片革命圣地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黄色,是延安的自然之色。延安全境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

如今的延安,却是红色+绿色!

自1999年迄今,延安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水资源紧张、栽植难度高等恶劣自然条件下,累计完成2000多万亩土地绿化,将陕北地区的绿色整体向北推移约400公里,实现了由黄到绿的“颜值”巨变。

黄土地上的“林海奇迹”

农历大寒前夕,广袤的陕北大地雪后初霁,正迎来新一轮的解冻与复苏。

站在延川乾坤湾镇海拔850米的山巅极目远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几乎每座塬、每道梁都有成片的枣树或槐树,不畏严寒、迎风傲立。“大寒过后是立春,那时林子绿了,就看不见黄土了。”乾坤湾镇龙耳村的马富慧指着远处的群山说。

相比于古老的黄土地,这些为大地增绿的树,大多“十七八岁”。每棵树,都对应着一个人或一个家庭。

1999年,延安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开启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旨在改变老区人民“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生存怪圈。

“一亩山地,一年毛收入不到一百元。”这笔经济账,龙耳村村民郝翠珍至今仍记得,补偿款是每年每亩160元,“种树更划算。”

当年的延安,群山裸露,水土流失面积达2.88万平方公里,农村耕地大多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山上,连农用车都进不去。

郝翠珍用架子车先将免费的树苗拖到路边,再肩扛背驮运上山。“先挖出8米长、1米深的蓄水沟,再把树种下去,栽了五六年,才把自家的地还完。”

郝翠珍的故事,也是千万个延安农村家庭的真实经历。

守得经久寂寞,终见满山繁华,这场坚持了十九年、至今仍在进行的“绿色革命”,带给延安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沙尘暴少了”。遥感卫星图显示,过去十多年,退耕还林将陕北地区的绿色整体向北推移约400公里,堪称奇迹。

“圣地红”永不褪色

从“自然黄”变为“人工绿”,圣地延安的“红色气质”愈加熠熠生辉。当年延安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成为响应退耕还林的先锋队。志丹、吴起、子长,很多沟沟坎坎里退耕的第一片绿,大多出自老党员、村干部。

子长县重耳村村支部书记刘世仁记得,一开始老百姓忧心忡忡。无奈之下,他自己上山“立样本”,把家里12亩地全种了树苗。刘世仁如期领到了粮补,乡亲们纷纷上山种树。仅1999年,重耳村就退耕两百多亩。

对南泥湾村老党员侯秀珍来说,“父辈开荒我造林”是她家两代党员的写照。

侯秀珍的公公刘宝寨,曾是三五九旅九团九连副连长,一生最骄傲的经历,就是和战友一起将南泥湾变成了好江南。

五十多年后,作为村里的妇女干部,侯秀珍带头扛起了铁锨与镢头。“老一辈当年保家卫国,不开荒站不住脚;现在我把树补回来,给子孙留个好生态。”

自家十多亩山地全部退耕,南泥湾变成了林地花海,侯秀珍也很骄傲。

和侯秀珍一样,当年很多率领群众上山种树的党员干部如今都已青丝变华发,但他们亲手种下的树苗,如今亭亭如盖,正值芳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应有之义,作为党员干部,就得率先垂范。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

截至目前,延安累计完成造林2046.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77.46万亩,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6%提高至目前的70%左右。2016年,不少人印象中“黄土飞扬”的延安,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绿色生态开启新征程

从“木”到“林”,由“林”到“森”,“绿色”带来的一连串“惊叹号”,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延安这片“黄土地”的认知。而一批新物种的出现,正是生态好转的有力证明。

2017年,黄龙县发现原麝,这是陕北地区首次发现活体原麝。

鸳鸯,也于2015年现身吴起庙沟镇。此前70多年,这种吉祥鸟只活在陕北民间的绣花样上。

全县新物种研究,这是吴起县林业局局长吴宗凯近年来的新事业。他走访县里164个行政村,发现吴起的鸟类已由过去的十余种,升至目前的162种,文须雀、黑鹳等向往绿色的鸟种,也正在向这里迁徙。

生态改变的同时,延安120多万农民也集体告别“广种薄收难温饱”,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8年的1356元升至2016年的10568元;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全市粮食产量在最近的10多年都稳定在70万吨以上。

新时代,新征程,一个更大的生态蓝图正在延安接力绘制:1000多万亩退耕还林地将逐步转化为有效森林面积。

吴宗凯的新计划——湿地野生动物调查,在吴起还是空白。他的记录本上,新物种会越来越多。侯秀珍所在的南泥湾村,林地花海会更漂亮。乾坤湾镇郝翠珍的家门口,群山也将越来越绿、越来越美……

新闻推荐

产业致富 敢为人先 记吴起县周湾镇王树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海龙

●刘海龙查看大棚作物长势情况通讯员樊涛史建玲“这是我们村刚种植成功的无花果,我还尝试栽植了一棚火龙果,现在长势非常好,有望明年结果。”刘海龙一边从包里拿出两盒无花果,一边向参加大学生村...

吴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黄土地”刷出“新颜值” 延安两千万亩“林海”诞生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