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延安市南泥湾千亩稻田基地,水稻收割机在田间穿梭。远处的山上层林尽染、五彩斑斓,与金黄色的稻浪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南泥湾是农垦、军垦文化的发祥地。我们选育了一批优良的稻种,希望能在这里种出优质大米。”北大荒农垦集团绥滨农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炳钦告诉记者,3年来,他们在这片盐碱地上成功复制了“北大荒”种植方案。北大荒精神与南泥湾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交融,谱写了“陕北好江南”的现代农业新篇章。
看着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徐炳钦感慨万千:“北大荒精神与南泥湾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相互辉映。我们扎根在这里,是因为有情怀,更有信仰。”
1941年,八路军120师359旅战士高唱着“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建设保卫党中央”的战歌,与天斗、与地斗,用镢头将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稻田翻绿浪,窑洞满山腰”的“陕北好江南”。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如今,南泥湾人主动扛起新时代的“老镢头”,成为新时代南泥湾的建设者。
“以前在外地打工,辛苦1个月才挣2000多元。现在在家门口干活儿,能赚4000多元,日子真是太舒心了。”55岁的宝塔区南泥湾镇马坊村村民郑丽梅,平日里就在家门口的金伯利农场打工,这几天来稻田里帮忙收稻子。
郑丽梅抱起一大把水稻笑着说“:现在的生活大变样。”昔日的“烂杆村”马坊村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大家口中极具陕北风情的“田园综合体”。
郑丽梅不停夸赞的马坊村,是华润集团捐建的第11座希望小镇——延安华润希望小镇。
2018年6月,延安华润希望小镇项目启动。3年来,希望小镇新建民居19栋,改造民居104个,配套完善了室外给排水、村内道路、太阳能路灯等设施,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我们利用南泥湾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和探索红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希望能实现希望小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延安华润希望小镇负责人倪自由说。
沿着马坊村一路向东,就到了玉米种植大镇——宝塔区麻洞川镇。正值秋收时节,农民们正忙着收割玉米。
麻洞川镇麻洞川村村民李延平家里不仅种了10多亩玉米,还经营着一座蘑菇大棚。收割玉米间隙,李延平跑到大棚里查看蘑菇长势。他说:“最近早晚温差大,大棚墙塌了以后,里面的温度不好掌握,我得随时关注。”
前段时间的强降雨导致李延平家的大棚墙体部分坍塌。有着多年大棚种植经验的李延平和妻子迅速清理淤泥、加盖塑料布、加固墙体……由于处理及时,菌棒没有遭受损失。
“强降雨影响范围比较广,政府组织我们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李延平笑着说,“麻洞川镇曾经是359旅旅部所在地,从小我们就听过不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现在我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自己奋斗来的好日子才最甜蜜。”李延平不仅自己种植蘑菇,还热心向村民们传授种植技术,带着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
按照《南泥湾开发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麻洞川镇将被打造成为农业物联网小镇,这让麻洞川村党支部书记刘仲堂看到了希望和发展方向。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了。我们要以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为榜样,带动全村发展大棚种植等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刘仲堂信心满满地说。
夕阳下,背靠中国农垦林的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延安是革命圣地,南泥湾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能在这里参与学院建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项目部工作人员白伟说,我们青年一代要传承南泥湾精神,用南泥湾精神建设南泥湾。
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早已载入史册。在南泥湾精神的照耀下,南泥湾正在经历又一次巨变……
新闻推荐
严汉平在宝塔区调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时强调 坚持系统观念优化管理服务 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本报讯10月28日下午,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深入宝塔区调研平安建设满意度提升、四大行业领域整治等工作。他强调,要...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