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映在微山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滨湖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湿地鱼米乡……”初冬时节,长期呆在小城里的我,回了一趟魂牵梦绕的老家红荷湿地风景区,于美景面前,禁不住亮起嗓子唱了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芦苇见荷塘。盛夏,一望无际的野生红荷盛开的画面,的确令人如痴如醉,但秋冬时节满湖的“绿消红瘦”同样也是一番景致。面对残荷,我们不必有遗憾之感,因为还有大片的芦苇异军突起,为冬日里的湿地增添一番静谧空灵之美,同样让人感慨其魅力无限。
我并不太理解一望无际的芦苇群为何会被称为“芦苇荡”,大概是这个“荡”字表达出了无比茂密的芦苇随风摇摆时那股浩浩荡荡的气势吧。的确,它们摇曳生姿,好似大自然的荡秋千队和舞蹈队一般。不管怎么说,芦苇荡都是美丽动听、极具诗意的名称。亲近芦苇荡,拥抱大自然,顿时心潮激扬,对其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芦苇荡大军中的每一株芦苇成员都是生活的强者,生命的守望者,甘愿奉献者,总是能够给人一种美的启迪和团结奋进共追梦的启示。
说芦苇是生活的强者,有金句为证:“坚如磐石,韧如芦苇。”虽然芦苇身子骨单薄,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能经得起风吹雨打。说芦苇是生命的守望者,是因为它们总是紧密地排列在冬日的池塘边,守望着冬日,期待着春天。说芦苇是甘愿奉献者,也是实至名归。人们收割了芦苇,可以用来做造纸的原料,可以用来做建房的材料,还可以用来编制诸多的生活用品和农具。尤其是那些“早生华发”的芦苇,其芦花苇絮,不仅增加了芦苇荡的景致,还具有一定的保暖作用,在早年间,很多人都会用它来代替棉花,制作一种名为“毛窝子”的棉鞋,经济实惠,可是给买不起棉花棉鞋的穷人们帮了大忙呢。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在夏季时,以自己青翠葱茏的芳华衬托着耀眼的红荷;在秋冬季时,又用银发素身的风韵来演绎微山湖湿地的壮美博大。从绿到白,从嫩到老,芦苇始终无言无声、不争不抢,甘作陪衬、甘守严寒,彰显着无私无畏的风骨。此外,芦苇身上还有着宝贵的“红色基因”。在现代京剧《沙家浜》里,阿庆嫂惦念新四军伤员的安危时唱道:“若是镇里枪声响,枪声报警芦苇荡。亲人们定知镇上有情况,芦苇深处把身藏……”
其实,我们微山湖的芦苇荡也有着光辉的历史。在战争年代,湖边茂密广阔的芦苇荡如迷宫一般,就曾掩护过刘少奇、朱瑞等革命者从此处安全过湖,赶赴延安。还有闻名中外的“铁道游击队”。游击队员们也曾在这一带,利用芦苇荡的天然屏障,与日本鬼子周旋。“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首歌唱遍了全中国。英雄刘洪、王强、芳林嫂等人的事迹也被广为传颂。红荷湿地成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芦苇荡功不可没。
在无尽的遐想和陶醉中,我真的流连忘返了。临别,我又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朝霞映在微山湖上,芦花放,诗意强,令人神往……”冬天湿地仍醉美,因有坚守众芦苇。湿地冬天遍地诗,芦荡坦荡心无愧。做支芦笛尽情吹,滨湖家乡尽朝晖!
新闻推荐
原创看鉴君看鉴在观众们一片声的怒骂中,《雷霆战将》终于耻辱性的停播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居然连顶级官媒《人民日报》都...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